由弱变强,宇文泰建立西魏,改革府兵制,与东魏分庭抗礼

诗情画音儿 2025-01-22 18:08:02

宇文泰建立西魏与改革

宇文泰依靠镇压农民起义而崛起,后投靠了占据关中的贺拔岳。贺拔岳死后,宇文泰继承了他的势力,成为可以和高欢相抗衡的一方豪杰。

孝武帝进入长安后,宇文泰更是有了和高欢对抗的最大的政治资本。

后与孝武帝矛盾逐渐升级,便毒杀了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帝,成为西魏的开创者和实际统治者。在他统治西魏期间,为了和强大的北齐对抗,便锐意改革。西魏渐渐强盛起来。

宇文泰的崛起与建立西魏

宇文泰的祖先是东胡族宇文部的酋长,后来加入了鲜卑部落联盟,从此开始被鲜卑化。为了加强控制,宇文一族被迁到了武川镇,从此世代居住在武川。公元524年,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北方六镇起义在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爆发。

不久,起义军大将卫可孤攻下武川镇,可是却被武川镇的中下级军官贺拔岳父子、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等袭杀。依靠这件功劳投降了北魏政府。这时,北魏王朝已向柔然借兵镇压起义。

柔然骑兵攻下六镇后,大肆掠夺和破坏,致使六镇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粮食也为之耗尽,北魏政府不得已允许饥民迁往河北。宇文泰和他的父、兄也被徙到河北博陵(今河北安平)。

公元526年正月,怀朔镇镇兵鲜于修礼率领北镇流民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起义,宇文一家也参加了起义队伍。但在前往左人城的路上,被政府的军队击败,宇文肱和他的长子、次子都阵亡了,只有宇文泰与他的兄长宇文洛生幸免于难,加入了鲜于修礼的部队。

不久,鲜于修礼死后,宇文泰又加入了葛荣的军队,并被任命为一名将领。等到葛荣失败后,尔朱荣害怕宇文兄弟有异心,就准备诬陷他们谋反,以杀害他们。

幸好经过宇文泰的一番慷慨陈述,才打消尔朱荣对他的戒心,救了自己的性命。这时,宇文泰见到了昔日与父亲交情过密的贺拔岳。

贺拔岳已成为尔朱荣的部将,他便把宇文泰收编在自己部 下。公元530年春天,关中爆发农民起义,宇文泰跟随贺拔岳所部进入关中镇压起义,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被任命为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在镇压关陇起义的过程中,宇文泰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对百姓施以恩惠,因此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同年9月,孝庄帝诛杀尔朱荣,但国家大权仍操纵在握有重兵的尔朱氏家族手中。

公元532年,尔朱天光领军东返洛阳。不久,尔朱氏家族大败,尔朱天光也被杀。在这件事情之前,也就是尔朱天光东返洛阳前,他留弟弟尔朱显寿镇守长安,贺拔岳采纳宇文泰的计策,袭取长安。

宇文泰带领骑兵为先锋,日夜兼程,等到尔朱显寿得到消息时已经来不及调兵抵抗,于是弃城东走,在到达华阴(今陕西大荔)时被宇文泰追上擒获。等到尔朱天光死后,关中只剩下了贺拔岳与侯莫陈悦两个军事集团。

同年,魏帝任命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贺拔岳则让宇文泰帮他处理政事,不管大事小事,都向他请教。在消灭尔朱荣家族势力中,高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因此而势力大增,掌握着中央朝政大权。

孝武帝不愿意做一个傀儡皇帝,于是秘密与贺拔岳联系,意图凭借贺拔岳在关中的实力来牵制高欢。

宇文泰也对贺拔岳说:“高欢绝不是一个甘于为臣下的人,他之所以还没有篡位,是因为忌惮您的势力。至于侯莫陈悦这人,只不过是个庸人,成不了大事,只是碰上了一个好机会,才有了现在的地位。他既没有忧国之心,所以也就不会为高欢所排忌,只要我们早点作好准备,消灭这两人一点都不困难。”

贺拔岳听了非常佩服,于是派宇文泰到洛阳去见孝武帝,秘密陈述计划。孝武帝听后非常高兴,加封宇文泰为武卫将军。

公元533年8月,孝武帝任命贺拔岳为都督雍、华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贺拔岳领军平定西北,除灵州刺史曹泥依附于高欢外,其他人都臣服于他,并派遣宇文泰镇守边塞要地夏州。

宇文泰到任后,安抚百姓,与少数民族关系和睦,很快控制了夏州局势。

公元534年正月,贺拔岳准备讨伐一心准备归附高欢的曹泥,贺拔岳派人与宇文泰商议此事。

宇文泰听闻后却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曹泥虽然依附高欢,但实力弱小不足为忧,况且灵州只是孤城一座,值得担心的反而是侯莫陈悦,这人贪婪且没有信义,迟早是个大患,因此应该尽早消灭他。

贺拔岳没有听从宇文泰的意见,坚持己见,并与侯莫陈悦商量共同出兵讨伐曹泥。然而侯莫陈悦早已经接受高欢的劝告,于是将贺拔岳诱到军营中,将他杀害。

贺拔岳死后,军中群龙无首,每个人心中都很惊慌。

在大都督赵贵的建议下,大家推举宇文泰为统帅。宇文泰统领岳军后,一面命令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进讨侯莫陈悦,一面上表孝武帝,表示支持皇室。

于是,孝武帝任命宇文泰为大都督,统领贺拔岳所有的军队。

宇文泰在得到了孝武帝的正式承认后,立即准备进攻侯莫陈悦。原先的原州(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刺史史归是贺拔岳的亲信,贺拔岳死后,他竟然投降了敌人,侯莫陈悦派遣王伯和、成次安率领两千人帮助史归镇守原州。因此,宇文泰首先派都督侯莫陈崇率轻骑一千人奔袭原州,生擒了史归、王伯和以及成次安等将领,把他们绑到平凉。

公元534年3月,宇文泰命令各地的军队在原州集结,准备进攻陈悦。

4月,大军出木狭关(今宁夏固原西南),正好碰上大雨雪,地上积了两尺厚的雪,宇文泰了解陈悦胆小而且性格喜欢猜疑,于是拣小路日夜兼行,出其不意地直扑陈悦的大本营水洛城(今甘肃庄浪东南)。

侯莫陈悦忽然听到宇文泰的大军来到,只留下一万人防守水洛城,自己撤退到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陇城镇)。

宇文泰大军到达水洛城,守军便投降了。

宇文泰立即率领几百轻骑又杀向略阳,侯莫陈悦不得已又退守到上邽(今甘肃天水)。这时,南秦州刺史李弼也在陈悦的军中,他看到侯莫陈悦的败势已定,就暗中派人投降了宇文泰。

当天晚上,侯莫陈悦觉察到了李弼的意图,慌忙弃城逃跑,军队十分惊慌,于是便纷纷投降。宇文泰下令大军出击,大破侯莫陈悦所部,侯莫陈悦仅带着几十个人逃到灵州。

宇文泰急忙命镇守原州的宇文导继续堵击,又让都督贺拔颖率领一支军队尾随追击,一直追到屯山(今宁夏固原西)。侯莫陈悦见无法逃脱,便自杀于荒野。

第二年,曹泥也投降了,灵州于是平定。宇文泰将这里的豪强迁徙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以加强控制。

宇文泰平定秦、陇两地后,实力大大增强,孝武帝便封宇文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承制封拜,成了仅次于高欢的强力派人物。

公元534年5月,孝武帝想起兵讨伐高欢,不料事情泄露,高欢于是加强了戒备。中军将军王思政对孝武帝说:“高欢的篡逆之心已经很明显了,我们迟早会与高欢决战,而洛阳不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城市,一旦遭到进攻,很难守得住,而宇文泰则忠于陛下,不如前往关中,凭借着宇文泰的力量与高欢相抗衡。”孝武帝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

而宇文泰也想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得知孝武帝也有意来关中,于是派军队到洛阳去迎接孝武帝。

当年7月,孝武帝从洛阳率轻骑入关,迁都长安,并加授宇文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所有军国大事都由宇文泰决定。

不久,高欢又另立元善见为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北魏就这样分裂为东魏、西魏。

宇文泰在西魏初年的改革

西魏建立后,局势颇为严峻。当时,天下分为三部分:东有高欢的军队虎视眈眈,南有萧梁不断挑衅。尤其是高欢,他将西魏视为主要对手,始终想在其萌芽阶段将其扼杀。

起初,东魏与西魏的实力对比极为悬殊:东魏的领土辽阔,占据黄河流域,经济发达,人口超过两千万,军力雄厚,高欢可动员的军队达二十万之众;相比之下,西魏领土狭小,土地贫瘠,人口不足一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仅三万余。

同时,西魏立国初期,关中地区遭遇严重饥荒,民心不稳。宇文泰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于是在公元535年3月,命令臣下总结过去的施政经验和教训,制定并颁布了二十四条新制。他还提拔了才干出众的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与国家机密事务,制定施政方针,准备进行政治改革。

创立府兵制

宇文泰首先进行的是改革军制,即建立府兵制度。

在西魏立国初期,高欢凭借自己兵强马壮,年年进攻西魏,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绩,但宇文泰深知,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实力处于劣势的西魏必然难以支撑太久。

而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增强战斗力,并且保证兵源,扩充军队。

不久,宇文泰在潼关整顿军队,并且重新宣布军法军规,最重要的是不得贪财轻敌,不得对百姓作威作福,与敌人作战勇敢则给予重赏,临阵脱逃者都处以重刑。通过这次整顿,西魏军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后不久,高欢率领二十万大军入侵,而西魏人数虽少,但战斗力已不同往日,以少胜多,在沙苑(今陕西华阴县境内)大败高欢,俘虏了敌军八万多人。

随着军队作战素质的提高,宇文泰又进一步扩充军队数量,以壮大军事力量。

沙苑之役后,宇文泰收编了大量降军,军队数量渐渐增多,到了公元542年,正式建立六军,总兵力约十万人。

公元543年2月,高欢再次率领十万大军渡过黄河,宇文泰亲自指挥军队迎战,双方在邙山展开激战。

宇文泰遭遇失败,损失了约六万多名士兵,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主力部队几乎损失殆尽。

由于当时宇文泰在关陇地区的鲜卑族人数有限,东西魏几次大战,西魏损失大量人员,无法补充兵力,因此在邙山之战后,宇文泰开始从汉族中招募士兵,并宣布征召关陇地区豪强地主的武装力量。

在北魏末期的关陇起义中,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豪强地主组织地方武装抵抗起义军。尽管东魏和西魏已经分裂,但这些地主武装并未被解散,仍掌握在豪强手中。

宇文泰通过将这些地方豪强的武装力量整合进中央军队,增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力,削弱了自魏末以来的地方势力,推动了代北军人集团与关陇地主之间的合作。

到了大统十六年(550年),征兵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所有的均田农户,西魏军队中的汉族士兵比例上升,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同时,宇文泰改革了军队管理体系,形式上采用了鲜卑古老的八部落制度,设立了八柱国。

除了宇文泰在大统三年(537年)被西魏文帝任命为柱国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西魏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外,他还在大统十四年(548年)任命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为柱国大将军。不过,这个任命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头衔,元欣并没有实际权力。

此外,宇文泰还任命了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六人为柱国大将军,实际负责统领六军。每位柱国大将军手下设有两名大将军,共计十二位大将军。每名大将军下又设有两名开府,总共有二十四个开府。

每个开府下设有两名仪同,总共四十八名仪同。每名仪同大约指挥一千名士兵,一个开府负责两千名士兵,一个大将军指挥四千名士兵,而每位柱国大将军则统领八千名士兵。

因此,六位柱国大将军总共指挥约四万八千名士兵。这支军队被历史上称为府兵。

六条诏书与革新政治

大统七年(541年)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核心内容为“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十一月,又颁发了十二条新制,和大统元年(535年)三月颁布的二十四条新制合在一起,共有三十六条。

六条诏书和这些新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宇文泰依据这些对西魏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在政治上,宇文泰奉行“以道德教化为主,法治为辅”的统治原则,下令要求各级官员用儒家学说治理国家,教化百姓。同时向人民灌输孝悌、仁顺、礼义等儒家理念,想用这些儒家伦理纲常观念来束缚人们的思想,稳定统治秩序。

在使用人才上,宇文泰一向是唯贤是举,而不限资历和家庭出身,只要是德才兼备,即使出身微贱,也可授予高位。

宇文泰的选才思想体现了要求打破传统的门阀士族的新精神,保证了西魏政治较为清明,同时也为大批汉族士人进入西魏政权开辟了道路。宇文泰还比较注意听取臣下的不同意见,敢于纳谏。

早在大统五年(539年),他就下令放置纸笔在京城的阳武门外,让人们把自己对朝廷的意见写下来。正因为宇文泰能唯贤是举,用而不疑,因此西魏政府能够上下协力,内部团结,保证了各项政策措施顺利实行。

在法律上,宇文泰主张一方面既不能苛刻也不能暴虐,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宇文泰的内兄王世超,在任秦州刺史时,贪污腐败、横征暴敛,结果被宇文泰赐死;官至大将军的郑伟不遵守法度,结果被免职。

另一方面,宇文泰又要求地方官吏在断案时要慎罚,尽量减少冤假错案。

大统十三年(552年),宇文泰下令废除流传了两千余年的宫刑。

在经济上,宇文泰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并相应地制定和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就是将被破坏了的均田制恢复起来,使那些由于土地兼并、战乱、天灾而丧失土地,流落他乡的农民和土地重新结合起来,从而为农业的正常生产提供了条件。

西魏在均田制的授田、租调和北魏虽有差异,但变化不大,但在役制上却变动较多,对服役的年龄、时间和人数都作了重新的规定。

服役年龄从北魏时的十五岁改为十八岁;服役时间则根据农业收成而定,丰年不超过一个月,中年不超过二旬,下年不超过十天,使农民所服役期大为缩短;人数上则规定每户农家服役者限于一人,避免过多的动用劳动力,以妨碍农业的正常生产。

同时,宇文泰还颁行了户籍制度和计账制度,即预定次年徭役概数的计账方法,以求赋役的征发较为合理,还对绢的长度作了统一规定,以四十尺为一匹。

宇文泰除了制定和颁行上述经济政策外,还明确规定了地方官吏在发展生产方面的职责。在每一年的开始,州县长官必须督促百姓,无论年龄大小,只要能手持农器的人,都必须去耕种农田,务必不能耽误农时。

而对那些游手好闲、性情懒惰、好逸恶劳的人,都要给予处罚。由于宇文泰衡量地方官吏政绩的标准之一就是劝课农桑,因此地方官员大都重视农业生产,从而使西魏经济逐渐有了发展,到宇文泰去世之前,人民生活都比较稳定,粮食比较充足。

在思想文化方面,宇文泰尊崇儒术,以儒家学说作为统治的思想武器,消除了鲜卑族的一些落后习俗并且摒弃了当时思想领域中很流行的玄谈和崇佛论道之类的腐朽风气。

宇文泰下令在京师长安设立国子学,拜当时的儒学大师卢诞为国子祭酒,以培养大批儒家学徒作为政权的支柱。

宇文泰还仿照先秦典籍《尚书》中的《大诰》一文的格式,制定了一篇《大诰》,作为文章的样式,并于大统十一年(545年)宣示群臣,下令从今天以后文章必须依据这种体裁,想以此来矫正当前浮华的文风。

经过宇文泰的努力,西魏国力开始增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稳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再加上统治阶层也比较有作为,所以逐渐扭转了过去的劣势,和东魏势均力敌了。

尤其是经过玉壁之战后,高欢忧愤而死,东魏的政局开始混乱,后继者所实行的政策更是出现一连串的失误,东魏的国力逐渐衰弱了下去。

0 阅读:7
诗情画音儿

诗情画音儿

一个音乐、历史、体育、影视、动画、情感,六边形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