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高管谈儿童手指被夹断,强调屏幕防夹下足功夫,真能放心?

锦书托鸿雁 2025-03-28 12:19:24
熊孩子的手,又一次成了焦点。这次不是熊孩子自己作妖,而是被车上的“高科技”给伤了。一辆新势力MPV的后排屏幕,合上的时候,硬生生夹断了一个5岁娃的手指。

想想都疼,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那份惊恐。这事儿一出,舆论哗然。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同样配备后排娱乐屏的车型,尤其是理想汽车。毕竟,理想主打的就是“奶爸车”,后排屏幕是标配,安全问题自然成了关注重点。于是,理想的高管们赶紧出来“灭火”,又是拍视频,又是发声明,强调自家的屏幕有防夹功能,下了大功夫。理想的回应,其实挺能理解。谁也不想和“夹断手指”这种事儿扯上关系,尤其是在安全方面。但问题是,一句“我们有防夹”就能彻底消除大家的疑虑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咱们先看看这“防夹”是怎么回事。理想的说法是,有扭矩防夹和触控防夹两种。听起来挺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屏幕遇到阻力或者触摸到东西,会自动停止。

这听起来确实能减少夹伤的风险,但真的万无一失吗?别忘了,这次出事的MPV,也是头部新势力,想必在设计的时候,安全问题肯定也考虑进去了。但即便如此,还是发生了悲剧。这说明什么?说明再精巧的设计,也抵不过现实中复杂的状况。小孩子的手指头那么细,反应速度又快,谁敢保证防夹系统每次都能精准识别并及时停止?更深一层想想,现在车企恨不得把所有功能都塞进车里,大屏、语音助手、自动驾驶……仿佛车子越大越智能就越有竞争力。但这种“堆料”式的竞争,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车,归根结底是交通工具,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为了追求科技感和娱乐性,牺牲安全性,这值得吗?而且,这些所谓的“智能”功能,真的那么实用吗?有多少人会长时间盯着后排屏幕看电影?

又有多少人真的需要自动驾驶?说白了,很多时候,这些功能只是车企的营销噱头,是为了吸引眼球,提升品牌价值。但消费者呢?消费者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还是说,我们已经被车企牵着鼻子走,盲目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功能?当然,理想的回应也提醒我们,安全意识真的很重要。家长们不能因为车子有“防夹”功能就掉以轻心,还是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毕竟,再智能的机器,也比不上父母的细心呵护。说到底,这次“夹断手指”事件,不仅仅是一起意外事故,更是一次对汽车行业,也是对我们消费者的一次警醒。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不能忘记安全这个底线。车企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多考虑实际使用场景,避免过度堆砌功能。而消费者在选择汽车的时候,也要理性看待那些“智能”功能,别被营销噱头迷惑了双眼。回到开头,熊孩子的手指是被“高科技”所伤,但真正的原因,恐怕不仅仅是屏幕的防夹功能不够完善,更是我们在追求“智能”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方向。这件事,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