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我跟儿子一起体验了几节编程课程,孩子很感兴趣。
我以为编程学习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他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他自己的想法通过代码实现,同时在面对编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挑战时,学会独立思考,从而找到解决方案。
我也不太懂编程,只知道它与人工智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工智能的许多应用,都需要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算法和模型。
编程可以为孩子理解和接触人工智能打下基础。让他了解如何通过编程来实现智能的功能,如何让计算机识别图像、理解语言。
我对这方面的片面了解,是基于课程老师的讲解。
看了《智慧的疆界:从图灵机到人工智能》这本书,我才对人工智能,还有背后的江湖传奇,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了解。
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科技发展史,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激情的人类探索史。它开启了我对人工智能这一神秘领域的认知之路。
作者周志明,是资深 Javal技术、机器学习和企业级开发技术专家,他在计算机技术领域颇有建树,在技术著作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他的书籍往往能够将复杂的技术概念,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01.从图灵和图灵机说起
《智慧的疆界:从图灵机到人工智能》这本书,开篇便将我们带回到了图灵机的时代。
图灵机名字的由来,源于人工智能之父,英国数学和密码学家阿兰·图灵,他被评价为“未开一枪,却胜百万雄兵”“在二战中间接拯救了上千万人生命”的传奇学者。
图灵构造出一台假想的机器,它模拟人的运算过程,能描述任何人类能完成的逻辑推理和计算过程。
此前,“计算”是跟“思考”相类似的一种抽象能力,人们难以相信,“计算”可以被简单的模型所概括。
图灵机,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限可能的概念,为后来的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人类对智能计算的思考和追求。
书中探讨的一个备受关注的深刻话题,就是智能与人类之间的界限在哪里,机器能否模拟人身、人脑和人心。
机器人在外形和动作上可能越来越接近人类,但在感知、灵活性和适应性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科学家在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人脑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人脑的神经元连接和信息处理方式极其复杂。
机器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基于预设的算法和模型做出决策和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思考”的形式。
然而,这种思考与人类的思考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的思考包含情感、直觉、创造力和意识等复杂元素,这些是目前机器难以完全模拟和实现的。
机器可以通过分析语言和行为来推测情感状态,但无法真正感受到情感的内涵和深度。
人心包含着爱、恨、悲、喜等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的产生源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体验。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未来科技发展的可能性。也许有一天,机器能够在某些方面更加接近人类的智能、情感和身体功能。
但即便如此,人类独特的特质和价值仍将是不可替代的。
02.“不务正业”的科学家
一页页地翻阅,我被“不务正业”的科学家的故事吸引。
一生获得九所世界著名大学颁授博士学位,精通七国语言,琴棋书画,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他就是司马贺。
司马贺在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是开创性的。他研究人类“解决问题心理学”,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终身贡献奖,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在人工智能方面,获得图灵奖等多项奖项和荣誉。
他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决策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试图将这些理解转化为计算机程序的设计。
在人工智能的早期发展中,司马贺的研究为算法和模型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他强调了系统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认为智能不仅仅是预先设定的规则和逻辑,更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不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
令人称奇的是,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被人戏称“不务正业”。
他好像没有“主业”,因为他几乎把社会科学中所有领域都涉足遍了,且每个领域都做出过顶尖成就。
书中还讲到一位“不务正业”的科学家——香农。他的不务正业有点名副其实,他喜欢杂耍,马戏团里的杂耍。
香农一手创建信息论,是信息科学的奠基人物。
你很难想象,他将无数奖状和证书锁在抽屉,却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摆放“杂耍学博士”的证书,有人说这个证书很有可能是他自己做的“假证”,哈哈~
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在英格兰布莱顿举行的国际信息理论研讨会上,他被应邀致辞。他说了几分钟后,看着台下乌压压的人,怕大家感到无聊,居然从口袋掏出三个手抛球,在台上表演起杂耍……
其实,这些科学家广泛而独特的兴趣爱好,看似与他们的科学研究毫无关联,但却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多元体验的追求。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爱好成为了他们放松身心、锻炼协调能力和培养创造力的独特方式。
我想,在杂耍过程中,对物体的精准控制,对瞬间的判断决策,与人工智能领域中,对复杂系统的理解和优化,有着某种微妙的共通之处。

03.与机器共舞,是机遇也是跳战
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当下的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领域,人工智能的准确率大幅提高,能够准确识别各种物体和声音,实现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
例如,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助手能理解我们的指令,自动驾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分析大量的医疗影像和病历数据,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建议。
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进行风险评估和市场预测,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然而,距离我们设想的完全智能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
虽然人工智能在某些特定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它仍缺乏人类的综合智能、创造力和同理心。
例如,人工智能无法像人类一样真正理解情感和道德的复杂性。
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它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产业。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可能导致部分传统工作岗位的流失,也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人工智能是否会导致大量的失业?算法偏见是否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智能机器是否会拥有自主意识,并对人类构成威胁?
对于这些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他通过列举实际案例和不同观点的争论,让我们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议题,需要政府、企业、科学家和公众共同参与,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范,以确保技术的发展造福人类,而不是带来灾难。
/
《智慧的疆界:从图灵机到人工智能》是一本兼具深度和广度的佳作。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人工智能的过去和现在,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和无限潜力,感受到科学巨匠们的风采和人格魅力。
从图灵机的构想,到如今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而我们正站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
相信人工智能,会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也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去了解,去学习,去迎接更多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