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专科、二本、三本考进体制内的年轻人,要不就是没能力靠关系,要不就是没本事靠侥幸。
更有人认为:只有没本事没能耐的人才会考进体制内,似乎体制内都是些庸才饭桶之类。
我举个例子,这例子绝不是个案。
认识一个85后小兄弟,现在在某省厅工作,他父母是本本分分的上班族,他的家人亲戚都是普通人,没有一个在体制内工作。
他有一天告诉我:姐,我们厅去年到今年招了几个新人,不是清华的就是浙大的,还有国外名校的,最低都是硕士学历,我刚开始很高看他们,可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们也不过如此,和我当初刚进单位时办事差远了!
小兄弟说这话我信,依我对他的了解,国内很多重本毕业的人也不一定能赶上他的能力,尽管他当年只是一个三本学校毕业的本科生。
他其实是个非常好学的人,喜欢读书,喜欢历史人文,只不过有点偏科,数理化成绩能差一点。
他性格开朗,虽是高中生,但懂得很多,班主任很喜欢他,高中分科时,班主任建议他学理科,理由是男孩子学文科不好就业,学理科好找工作。
他当时觉得班主任的话挺有道理,想都没多想,就听了班主任的话,去了理科班。
他虽然学了理科,但对理科之外文科知识的热爱从来没有停止过,看其他书籍的时间占用了他很多做题的时间。
高考前半年,班主任找他父母谈了话,让父母给他施压,让他以高考为重,不要再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书。
父母对他的期望本来很高,之后的半年,父母和班主任轮番给他施压、定目标,压的他不得不每天沉浸在题海战术中。
巨大的压力,让他在高考前频繁失眠,不得不服药睡觉,果不其然,当年高考失利,没能够上一本线,爱面子的父亲看到同事朋友的孩子很多考上了一本,对他失望至极。
他不想补习,想去读个二本算了,但班主任和家里人一致不同意他读二本,让他复读一年,来年考个理想的大学,迫于压力,他只好复读。
复读这一年,他的精神压力很大,家人和老师的期待,让他在第二次高考前再次失眠,高考时严重焦虑,第二次高考又没发挥好,令所有人绝望的是,他复读的高考成绩还不如第一次!
家人让他继续补习,他放弃了,他按照自己的成绩,选了一个三本学校自己喜欢的专业,最终顺利录取。
大学四年,他终于可以没有压力、轻松自由的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别的同学浑浑噩噩度过四年,他却在这四年里以优异成绩毕业了。
最重要的是,这四年他还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之外的知识,他依靠自己的能力去了全国很多他想去的地方。
毕业那一年,刚好他所在的县政府招聘公务员,要求本科学历,老师鼓励他试一试,他已经约好和同学去南方打工,只好暂时放弃,再次听了老师的话,报了名。
那时候的他根本不知道报培训班,也不知道刷题学习。报名没多久,他直接参加笔试,本想着是应付一下,没想到答题时,题意外的很简单,他一看,哇,怎么这些题的内容他几乎全会答!
他回忆那次公务员考试的经历,觉得特别有趣:公务员考试题比高考题简单多了,我第一个答完离场,监考的当时很惊讶!
更惊讶的还是自己的父亲,父亲万万没想到,一向被自己瞧不起的儿子,竟然会在公考中笔试第一,而且分数远超第二名!
面试时,他更是轻轻松松的拿到了第一名,面试官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给他的分数也高。
这次,他父亲对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他被录用到县级一个部门后,干起了他并不喜欢的工作,但他很珍惜,不管做什么事都是踏踏实实的,这期间,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看书。
几年后,有位年长的同事私下里向他透露了一个消息:省厅在基层遴选人,你要不要去试试!?
他赶紧上网查了一下,果然,他现在工作的省厅从基层遴选工作人员,他不管是年龄、资历、学历、专业,都符合。
工作几年的现实让他意识到,这样的机会很渺茫,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报名之后,他像上次公考一样,没有精心准备,他只是想试一试。
没成想,这一试,竟然试成功了!他被遴选上了!
他父亲这次不仅仅是吃惊,更是喜极而泣,爱面子的他,这次终于在单位在乡邻中扬眉吐气了,他也终于知道,自己的儿子并不差劲,只是高考没考好而已!
小兄弟多次说,命运可能太眷顾自己,才让自己从当初高考失利,到后来的一帆风顺。
我说,不是命运眷顾你,还是你自己肚子里有货,你看你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头脑灵活,口才笔才俱佳,做事严谨认真,很多考上好大学的高材生未必比得上你。
其实,像我小兄弟这样的年轻人其实很多,他们不是高材生,不是名校好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看似普普通通,但却比那些学霸更适合某项工作。(完)
中专进体制的才是他妈的最厉害
学历跟能力又不直接挂钩
这是个例,不代表普遍性,要看整体,985/211毕业的大部分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