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出版领域日益宽松,长篇小说出版随之越发繁荣,一些作家开始了更加个性、更加开拓的探索和创作,由此形成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出版现象,推出了一些争议很大却读者众多的作品。
今天,我们盘点十部九十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不知道你还记得这些作品推出之际所引发的一些现象?
第一部:贾平凹的《废都》
贾平凹
1993年,一部作品引发了全社会的瞩目,那就是作者在书中自称删掉多少多少字的《废都》。

最初版本
贾平凹是陕西文坛的健将,曾经以商州系列小说赢得读者的喜爱,尤其是他的文笔极富韵致,颇有才情,这一点无疑是同为陕西三驾马车的路遥所无法比拟的。九十年代初期,贾平凹发出宏愿,要写一部当代的《红楼梦》,他的努力终于落成,不过,不是当代的《红楼梦》,而被人目为当代的《金瓶梅》。
这部作品出版之际,也是盗版飞天遁地、横扫八方的时候,相信许多期待先睹为快的读者购买的是盗版的《废都》。

开禁后的版本之一
这部作品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或者声讨,贾平凹也遭受到了空前的打击。不久之后,这部作品被禁止出版,又过了很多年,才得以开禁。
第二部:陈忠实的《白鹿原》
陈忠实
陈忠实的这部《白鹿原》,也是在1993年发表的,虽然有着与《废都》同样的一些书写,但是因为其史诗般的气度和魔幻般的表述,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赞扬,这部作品的出版同样形成了高开高走、全民追看的现象级浪潮。

最初版
陈忠实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就抱定了写一部身故后能够当枕头的作品,这个愿望不可谓不宏大,为此他甚至打算失败后将要回家养鸡。这种破釜沉舟的魄力,换来了这部作品的横空出世,并且其修订版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直到目前,这部作品还被人称赞为茅盾文学奖中艺术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

再版
这部小说的开篇,效仿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笔法,引来了群体性的溢美之词。这部小说的确极其厚重,但是是否达到了作为一个民族的秘史的高度,还需要假以时日予以检验。

电视剧
第三部:韩少功的《马桥词典》
韩少功
韩少功是极具先锋意识的作家,他在小说文体方面的重塑居功至伟,目前看,国内还没有哪一个作家有他这样架构小说结构的勇气。

这部《马桥词典》,虽然并非鸿篇巨制,但是内容凝缩力非常强大,一个民族在漫长岁月里的挣扎和觉悟、躁动和沉沦,熔铸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其开创之功和反思之力同样不容忽视。

这部小说创作于1996年,出版于1997年,出版后在理论界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争鸣与探讨,赞美者大有人在,怀疑者同样不容小觑。但是,这部《马桥词典》的确在我国文坛上树立起了一面丰碑,至少是在文体开拓上一骑绝尘,有目共睹。
第四部:史铁生的《务虚笔记》
史铁生
史铁生是个让人肃然起敬的作家,虽然他已经在2010年不再归来。史铁生的文学造诣是奇崛而且丰厚的,这部《务虚笔记》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在2018年被推选为四十年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发表于1996年,以洋洋洒洒的笔墨篇幅打磨出了生命的笔记。对于生命的凝望和坚守,对于社会嬗变的打量与沉吟,构成了这部小说的终极述说。人们通常将这部作品视为作家的半自传式的长篇小说,这是因为史铁生是用自己的生命和灵性创造了这部作品。

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是持久和渐进的,目前这部小说还在各大畅销榜单上据有一席之地,而同时期的许多作品几乎集体销声匿迹。
这部作品不仅有着才华横溢的呈现,更有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深沉的诚意,如今很多作品已经丧失了这些,尤其是诚意。
第五部:唐浩明的《曾国藩》
唐浩明
曾国藩是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以刽子手的形象出现在各种教材和文学作品中的。
唐浩明对这位几乎实现三不朽的同乡,必然是带着很大的崇敬的,所以其潜心研究多年,终于在九十年代为这位毁誉参半的先哲再造了认识幅度,并且以摧枯拉朽之势推入普遍接受过正统教育的读者之中,势必会形成同样毁誉参半的热议。

这部小说,当然不同于传记,但是唐浩明严谨地把握了史实与创造的关系,还历史以真实,给现实以警示。由于这部小说的发行,同类题材的作品不断涌现出炉,社会对曾国藩的审视也逐渐回归理性和客观。

这部小说是唐浩明晚清三部曲的开山之作,自从九十年代初出版以来,始终在行销于世,而且得到了多次再版。
第六部:二月河的《康熙大帝》
二月河
二月河的一举成名天下知,大抵上因为这部通俗演义特点非常突出的历史小说,他事实上改变了由姚雪垠开创的历史小说的创作模式和方法,更为贴近世道人心,贴近普罗众生,远离了说教,剥离了各种方法论的限制。
这部小说出版之后,得到了读者的厚爱,却也引发了学界的众声纷纭,可谓是毁誉一时而至,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学界的纷纷扬扬、热热闹闹,并未形象到读者对这部作品的激赏。

这部作品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共冶一炉,更注重小说的可读性和读者的认识度,尤其是在挖掘权谋角逐方面别开生面,其深度和悬疑性远胜同类题材的历史小说。这样的特点在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创作中,更为明显。

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二月河的三部历史小说可谓是鸿篇巨制,结集出版之后,风行天下,目前仍然是读者阅读感受极为强烈的作品,所以发行量持续高涨。
第七部:凌力的《暮鼓晨钟》
凌力
凌力是位女作家,她创作了以《倾国倾城》、《少年天子》和《暮鼓晨钟》为主体的三部曲,宏大的历史叙事,厚重的人文体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最初版
这部《暮鼓晨钟》书写的是少年康熙从登基践位到亲政之间的一段风云往事,这无疑和二月河的作品有着相同的题材,但是书写方法截然不同。

这部作品更重视人性和感情的刻画,历史的宏大叙事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一样一种格局展开,小说于1993年出版,深受读者喜爱。
第八部:王跃文的《国画》
王跃文
王跃文参与开创了一种类型小说,这部作品发表于1999年,以其对特殊群体的生活状态的深度描摹,得到了读者的追看,同时也在文坛引发了一些必不可少的争论。
随着这部小说的成功,同类型的小说如同雨后生态,得以茁壮生长,大面积发展,这种极为写实的创作,无疑满足了读者对一个特殊群体的审视。然而,整体而言,这类小说,就韵味醇厚和语言与生活同步方面,还是王跃文更胜一筹,这与其曾经成长的环境大有关系。

王跃文的创作,无疑是非常写实和非常走心的,摒弃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模式和语言体系,片段化的描摹、生活化的故事、类型化的语言,都让读者心领神会。

以这部小说为代表,这种类型的小说创作曾经非常积极,也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第九部:周梅森的《中国制造》
周梅森
周梅森是个非常勤奋的作家,在同一种类型小说的创作上坚持不懈,这部小说发表于1999年。之后,各大出版社纷纷予以出版发行,形成空前的盛况。

这部小说也是王跃文等共同开创的类型小说中比较优秀的一部,深刻而且态度真诚,这是周梅森创作的重要理念,2017年其所创作的《人民的名义》更是形成了巨大影响。

《中国制造》这部小说,在题材上走的是现实主义路线,对特定的社会生态进行了诠释和解读,场景宏大,人物也同样让人须仰视可见。但是总体上,这部小说的语言还是文学性的,这一点是周梅森与王跃文的区别。当然,周梅森秉持着宏大叙事的传统,小说矛盾集中而且突出,绝非王跃文式的风轻云淡、深意存焉。

这部小说曾经被改编成电视剧《忠诚》,事实上,周梅森的一些作品都得到影视化改编,而王跃文在这方面相形见绌。
第十部:王安忆的《长恨歌》
王安忆
王安忆的创作是稳定和一贯的,这部小说发表于1995年,颇具才情的书写,独有风情的讲述,体现了女作家的独特创作风格。

小说出版后,曾在1999年被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在2019年又被选为“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可见其殊荣。

同名电影
小说得到了多方面的艺术改编,既有2000年前后的同名话剧、2005年的同名电影、2006年的同名电视剧,又有2018年的粤语舞台剧。其所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