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时期都会诞生一批畅销读物,九十年代,我国的出版事业步入更加繁荣的高光时刻,各种类型的书籍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当时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出现的畅销读物既有着时代性,又存在着群众性。

那些年,外国文学大量引进,文学翻译敲下了快进键;随着文化复兴的时代要求不断深化,文学创作出现了井喷现象,同时由于社会的开放,文学创作愈加丰富多彩;影视文学的崛起,进而影响到出版物的发行,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反作用于原著的出版和普及。
今天,我们回顾十种当年在市场上很畅销的出版物,相信必然有一些为朋友们阅读过。
一,乱世佳人
上海译文出版社在九十年代初借助米切尔的小说《飘》再度改编为电影,集结力量重新翻译了米切尔的这部传世之作,并且以电影的名字确定了译本的名字-----乱世佳人。
这部作品由陈良廷等人联合翻译,目前看,是米切尔这部作品中比较经典的译本,发行之后,迅速打开市场,异军突起,后来就上,成就了畅销的神话。
不仅这部新出版的《乱世佳人》得到了读者的追捧,就是老版的《飘》也借势实现了销售飘红,那个时期,几乎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都以读过米切尔的这部小说为荣。


汪国真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一个叫汪国真的诗人神速红遍大江南北,以其通俗却富含哲理的语言,铿锵而且整齐的诗句,明快而又洒脱的文风,赢得了国人的青睐和欣赏。

汪国真的诗集,在那个时期牢牢占据着图书市场的畅销专柜,尤其是年轻人对他的诗集爱不释手,很多人收藏了他的全部诗集,更有为数众多的人将他的诗句作为座右铭和口头禅。

《热爱生命》、《如果生活不够慷慨》、《只有还有明天》等等诗作,脍炙人口,结集出版的诗集成了年轻人交友畅谈的硬通货,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样的明亮而且响亮的句子,曾经激励人们笑对人生,走向远方。

汪国真诗集的出版发行,在当年成了一种现象,昭示着通俗文学的强劲发力,揭示了读者对明天的礼赞和远航。
三,文化苦旅
余秋雨
余秋雨也用自己的文化大散文写作,在当年筑就了一道狂热而且挥洒的风景线,倘若那个时候,有人声称不知道余秋雨,那么就可以认定其人离群索居太久了。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事实上引领了散文创作的革新,形成了一种恢弘大气的历史文化散文流派。由此,同类型的散文创作大行其道,对普及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功莫大焉。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甫一问世,就高开高走,常年居于出版物的畅销榜,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都知其名,甚至还阅读过这部文集。据坊间传闻,那个时代的特殊服务者,在其包内竟然也放着皱巴巴的这本文集。可见这部文集的读者群之众。

历史是文化的舞台,文化是历史的灵魂,余秋雨在行踪四海、叩问苍茫的时候,其以宏大的视域,灵秀的笔触,勾画了一个地域的历史文脉,一个民族的薪火相传。
四,围城
随着黄蜀芹执导的电视剧《围城》的热播,钱钟书先生所著的这部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的经典小说再度走入寻常巷陌、普通人家,形成了时隔将近半个多世纪的发行之间的呼应,这无疑是文化的呼应,是人文的沟通。

时至今日,钱钟书的这部小说依然是销售榜单中的常客,这在现代文学大家的作品出版中属于难能可贵的现象。自从九十年代,这部小说再度悍然发力,横空出世,饱受钱氏幽默熏陶的读者一代代成长起来,然而,我们很难确定,其中未必没有方鸿渐那样的无用的好人。

钱钟书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围城》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属于才气纵横、书生意气的文人小说,其影响非常之大。而围城这个词汇,也因为这部小说在国人中间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定义。
五,平凡的世界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最初发表时可谓是颇有波折,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这部小说并不看好,认为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写法已经落伍了。这对路遥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由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由李野墨播讲的这部小说,小说迅速在民间落地生根,形成了旷日持久的社会影响。其后,这部长达百万字的小说出版发行,始终在畅销榜中居于领先地位。这客观上也推举这部小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读者群非常庞大,影响和激励了几代青年人,虽然其始终未得到专家和学者的认真对待,但是普通读者却用自己的阅读为之投了赞成票。小说的背景虽然在黄土高原,然而其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却属于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

如今,这部小说已经出版发行三十多年,影响力依旧强大,持续加入的读者成就了这部小说赖以传承下去的壮阔基础。
六,金庸全集
金庸
早在八十年代,金庸的作品就在国内发行了,当然那些出版发行都属于盗版,然而却完成了金庸全集出版发行的集体启蒙,筑就了群众基础。加之世纪伟人接见了金庸先生,并且坦承自己也是金庸的读者,这在大的方向给金庸全集的发行出版打开了洪荒之门。

九十年代,金庸的作品开始抢滩内地,随即就形成了全面阅读的热潮,如今,在武侠小说名家的作品已经销声匿迹的时代背景下,金庸的作品依然强悍占据销售榜单。

其后,王朔曾经对金庸的作品进行了批评,认为金庸的小说是四大俗之一,然而王蒙在其作品中对金庸小说形成热潮,却予以了肯定。
七,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创作于七十年代的这部历史学术作品,九十年代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强烈的阅读旋风。目前,这部作品依然是图书出版的热门之选,而且在畅销榜单上持续深耕。
这部作品以一个特殊的历史时间节点为经线,勾勒了大明王朝一段风云起伏的历史往事,将严肃的历史观点和灵活的艺术创作结合起来,给人们一个全新的认识那段历史的载体。

很多专家学者都阅读过这部作品,并且给出了高度评价,而普通的读者也尝试着通过这部作品充实自己的历史知识和学养,故而这部作品的行销于世具有多重的优势和保障。
八,王朔文集
王朔
王朔的小说创作在九十年代全面发力,推出了他最为知名和经典的那些作品,比如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洋》,比如说《顽主》再比如说《动物凶猛》等等。

王朔在那个时代的独领风云,是有着很充分的社会基础的,人们,特别是读者对传统的书写有了审美疲劳,对不接地气、缺乏人性关怀的写作有了抵触,而王朔以其粗疏、精简和平民化的个性写作带给读者非同一般的阅读感受。

那个时代,很少有人不知道王朔其人和他的作品的,毕竟影视作品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王朔的很多那个时期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这无疑对王朔小说的普及形成加持。
九,梁凤仪小说
梁凤仪
梁凤仪的财经言情小说,在九十年代也形成了现象级的发行和销售,她的新作一经推出就会成为出版界的新宠,那个时期,毫无疑问是梁凤仪的财经言情小说独成风景的辉煌时代。

梁凤仪的小说与琼瑶的小说,始终是一个通俗文学上的辨析课题,这样的课题,事实上没有人尝试过去加以落实。梁凤仪的作品很多,主题却是雨打不动的统一化书写,无论是豪门名媛,亦或者是灰姑娘样的寻常女子,一经开了窍,就会在商场上如鱼得水,而且还有收获美好的爱情。这无疑会满足时代女性的心理期许。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梁凤仪如今已经洗手不写了,当年如同花期花梦的那些作品也逐渐零落风尘,但是我们还是怀念那个时代,怀念那个时代有过梁凤仪这样的一位个性突出的女作家。
十,三毛作品集
三毛
三毛写作的,更多的而是散文,其中当然也有些小说,她是个比较传奇的女作家,也是个让世俗大跌眼镜的奇女子,她的经历远比其作品更为引人注目。
三毛的作品,带着沙漠的风尘,也带着对青春和爱情的期待,这样的作品当然会得到年轻人的青睐,甚至是推崇,所以三毛的读者群是很特定的。

九十年代,三毛的作品全方位发行,三毛热,也成了一个时代的独有文化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