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冼星海的心里,毛主席是党和军队的领导人,有许多军政大事需要考虑,种菜这样的小事,应该让别人来。
然而,毛主席却不这样看。在毛主席的启发下,冼星海不但亲自种了地,还很快创作出了《生产大合唱》的曲谱。

1939年2月,冼星海接到了毛主席要和他谈话的通知,便带着激动的心情,前往了毛主席所在的窑洞处。
就在冼星海刚来到院子外面时,正在门前小河边的坡地上种菜的毛主席也看到了他。于是,毛主席将手里的锄头放下。
看到毛主席放下锄头,冼星海的心里感到十分好奇。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毛主席会亲自种地。
随后,毛主席握着冼星海的手,说:“欢迎你呀,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
直到此时,冼星海都没有从对毛主席种地的好奇心中走出来,依然对毛主席亲自种菜这件事情感到非常好奇,便说:“主席,你日理万机,工作那么忙,怎么也种起菜来了?”
见冼星海一脸好奇,毛主席笑着说:“开荒生产是党中央决定的,我也是举了手的,为什么我就可以例外呢?”
听了毛主席的话,冼星海说:“你是主席,多考虑一点抗日救亡的大事,岂不是更有意义吗?”

这时,毛主席认真地说:“你这个意见,我可不能同意。星海同志,开荒生产是有战略意义的。我们要完成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任,第一个条件是要有饭吃,第二个条件是要有衣穿。”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这粮食、衣服从哪儿来呢?向国民党政府乞求吗?他们希望我们早早饿死冻死!向边区、根据地的人民征派吗?不行!老百姓够苦的了,不能再增加他们的负担。怎么办呢?我们只能动手,生产自救。”
冼星海知道,毛主席说的是实情。虽然国共合作抗日了,而且将蒋介石推为了全国的最高统帅,然而,蒋介石却并没有对共产党一视同仁,反而明里暗里搞封锁,搞摩擦,处处给共产党使绊子,想尽办法让八路军和新四军与日军相互消耗。
1938年10月,在占领武汉后,日军改变了侵华政策,逐步将他们的主要军事力量转向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而对国民党采转变为了诱降为主。
此时,国民党军的压力得到了缓解。然而,蒋介石却没有趁机与日军正面作战,而是转变为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破坏好不容易形成的抗日统一战线。
那时候,国民党反对派对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包围封锁,还停发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经费。
此外,由于华北等地遭受了连年自然灾荒,整个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大困难,军队的供给濒于断绝,陷入了没粮吃、没衣穿、没被盖、没经费的困境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陕甘宁边区也变得十分艰难。面对这种状况,毛主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
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肯定地说:“我们是确信我们能够解决经济困难的,我们对于在这方面的一切问题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四个字。”
冼星海就是这个时候,和妻子钱韵玲一起来到延安的。在到达延安后,冼星海担任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的系主任。
1939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毛主席提出了“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
后来,中共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了生产运动等问题。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生产运动委员会,负责领导生产工作。
会上,毛主席说:“生产运动的意义,是在长期抗战中,实行自给自足。”
2月,延安党、政、军、学、群众团体生产动员大会在杨家岭召开,布置了留守兵团和党政机关的生产任务。

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发出了“边区人民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要求大家不论职位高低,都要“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在毛主席的号召下,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
一天,毛主席从窑洞里走出来,发现警卫班的战士们正在开会,便问:“你们开什么会呀?”大家回答说:“生产动员会。”
听了大家的回答,毛主席笑着说:“这很好嘛。党中央号召我们,要开展生产运动,克服目前的经济困难,减轻边区人民的负担。”
说完后,毛主席向左右两边的山坡上望了望,说:“这杨家岭山上土地很多,我们可以种瓜、种菜,还可以养些猪,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如果再能搞好一个合作社,帮助大家解决日常生活用品,那就更好了。”
紧接着,毛主席又对大家说:“你们订生产计划,可不要忘了我啊!”
想到自己的工作无法走远,毛主席笑着说:“我不能走远了,不能和你们一起上山开荒,你们在近处给我分一块荒地,只开一亩,不多也不少。”
听到毛主席也要种地,大家都开始劝阻。其中,一个警卫员说:“主席工作忙,身体又弱,不要参加生产了,我们每个人多干一点就行了。”

听了那位警卫员的话,毛主席认真地说:“不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大生产运动是党中央的号召,我应该和同志们一样,响应中央的号召,参加生产劳动。我现在还能动,决不要人代耕。”
后来,警卫员们在没有任务的时候,便轮流去开荒,为春种做准备。
看到大家都开了荒地,毛主席变得着急起来,要求大家帮助他开垦一块地。在毛主席的坚持下,大家只好给他分了一块。
那时候,毛主席只好要时间,便经常扛着锄头到地里参加劳动。
看到毛主席工作如此繁忙,还要到地里劳动,打击都十分心疼,纷纷自发拿起工具,帮助毛主席耕作。
见大家帮着自己干活,毛主席说:“你们这么抢,不是没有我的了吗?你们有你们的生产计划,我有我的生产任务。”

2月,冼星海奉命前来谈话,正好培上毛主席在劳动。这便有了开头提到的那一幕。
那天,在说了生产自救的意义后,毛主席又说:“星海同志,我是主席,不但要带头开荒生产,而且还要求你们这些艺术家,参加到开荒生产的行列中来,要超过第一个参加农业生产的诗人陶渊明。他在自己的诗中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我相信,你们鲁艺的师生一定比他强得多!”
说完后,毛主席和冼星海一起返回了窑洞。
在返回窑洞的路上,毛主席边走边对冼星海说:“我是湖南人,你是广东人,种水稻算得上半个里手。在延安种谷子,可就变成十足的外行了。星海同志,你会打渔、种稻,再学会种谷子,比起孔老夫子来就高明多了。”
听了毛主席的话,冼星海说:“主席,我懂了,回去以后,我一定带头开荒,争当一名生产模范。”
对于冼星海的表态,毛主席十分满意,又说:“作曲家种粮食,在欧洲有无先例我不知道,但在我国却是破天荒的事情。当然,你在种粮食的同时,还要积极的生产精神的粮食。换句话说,人民更需要你写的音乐!星海同志,为延安的开荒生产运动写首歌吧。”

听了毛主席的要求,冼星海点了点头。
这次谈话后不久,冼星海便要赛克创作一首“厉害的、新的、带劲的”歌词。在拿到赛克的歌词后,冼星海立即为歌词谱了曲。
就这样,一首反映根据地军民在大生产运动中的热情和斗志的歌曲便诞生了,它就是《生产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