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儿子携父亲荣毅仁骨灰回无锡老家,来悼念的人流持续5日

历史有小狼 2025-01-14 17:44:33

从实业家到参政议政的开端

1950年,34岁的荣毅仁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正式成为我国参政议政民主党派的一员。这一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对工商业者的号召也逐步加强。作为一名知名实业家,荣毅仁不仅参与民主建国会的工作,还担任了民建中央常委等多个重要职务。

除了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工作,荣毅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商业经验和资源优势,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实际贡献。在这一年,他担任了上海申新纺织印染公司总经理,这是当时国内重要的纺织企业。他通过管理和技术改良,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恢复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他还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这一年,国家因中央财政困难,开始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目的是筹集资金应对经济压力。荣毅仁主动带头认购了650万份折实公债,在荣毅仁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商界人士参与到公债认购中,为缓解财政困难提供了帮助。

6月间,荣毅仁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了一届二次会议,并在会后以客人的身份受邀前往中南海颐年堂参加毛主席组织的宴会。这是荣毅仁首次有机会接触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宴席中,毛主席亲切地接见了他,并与他交流了新中国的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方向。

随后,荣毅仁与周总理同桌而坐。周总理的态度幽默而温和,交流中甚至给荣毅仁起了一个绰号“少壮派”。这个称呼传开后,成为他在党内外的一种特别标识。

贡献于国家工商业的发展

1954年,中国政府为了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改造旨在将私营企业转化为国营或合作经营的模式,从而更好地符合社会主义经济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资本家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担心自己多年经营的企业和积累的财富将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变得犹豫不决。

尽管形势如此,荣毅仁却率先响应国家的号召,将自己控股的数十家不同行业的公司,如纺织、制造、贸易等,全部投入到与国家的合营中。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原本犹豫的企业家开始重新考虑与国家的合作模式。

1957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赴上海处理相关事务,并对荣毅仁的工作和贡献进行了详细了解。陈毅十分肯定荣毅仁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落实政策方面的表现。他以实际数据和成果为依据,对荣毅仁管理企业的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荣毅仁顺利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

后来荣毅仁在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期间,充分利用自己的管理经验和对市场的深入了解,推动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他着重提升纺织品的生产效率,通过改良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方式提高了产量,同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在担任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期间,荣毅仁致力于加强政府与工商业者之间的联系。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更多企业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新环境,并积极协调企业与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具体问题。他十分重视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在新体制下发挥优势,继续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荣毅仁深刻意识到中国经济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他利用自己的广泛人脉和商业资源,积极推动中国商业“走出去”的实践。他通过参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相关工作,为中国企业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改革开放的机遇与中信公司的诞生

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被提上了国家发展的核心议程。面对改革的巨大需求,党和政府需要集结一批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才,共同推动国家经济的腾飞。1979年初,邓小平邀请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五位老工商业者齐聚人民大会堂,共同商讨如何让工商业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宴席间,邓小平端起涮羊肉的筷子,直言道:“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荣毅仁开始思考如何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大局出一份力。1979年春天,他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交了一个提案,建议成立一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这个公司的设立旨在通过吸引国外资金、引入先进管理模式,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资本支持和技术保障。荣毅仁的提案引起了高层的高度重视,并被迅速列入议事日程。

为了充实和完善这一提案,荣毅仁以全国政协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队前往联邦德国考察访问。他们对德国的工业发展、企业管理和资金运作模式进行了全面调研。在访问期间,他还顺访了瑞士和法国,与当地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进行了广泛交流,了解国际信托业务的运行机制。

1979年6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这一机构被寄予厚望,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推动经济国际化的重要试验田。荣毅仁被任命为中信公司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创办中信与荣毅仁的付出

在创办中信公司的过程中,荣毅仁以实际行动为公司的起步解决了诸多难题。最初,中信公司连一处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筹建工作只能在临时的环境下进行。为了让公司运转起来,荣毅仁主动腾出自家小院的一部分作为办公地点,供团队使用。他还亲自参与协调筹备工作,从组织人手到安排事务,事无巨细。

1979年,国务院拨付了一笔启动资金,为中信的初期发展提供了支持。然而,资金的使用速度远超预期,公司在短时间内就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家的后续拨款暂未到位,这一问题迫在眉睫。面对困难,荣毅仁没有等待外部支持,而是选择用个人存款为公司解困。他拿出了自己积累多年的1000万元存款,以借款形式支持公司的资金周转。

荣毅仁的这种果断决策和个人付出,成为中信公司早期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在此基础上,中信逐步扩展业务,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运营体系。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探索现代企业管理和国际化发展的试验田,中信公司需要在资金、技术和业务模式上全面创新。荣毅仁亲自带队,与国际企业、金融机构接洽,为中信赢得了多个合作机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信公司从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团队,迅速成长为一家拥有数万员工的综合性企业集团。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荣毅仁当选为国家副主席,开始担任更高层次的国家职务。他决定告别中信,将这家倾注了他多年心血的企业交给新的领导团队。同年,他辞去了中信公司董事长的职务。

此时的中信公司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它旗下拥有中信实业银行等13家直属公司,以及7个直属地区子公司、6个下属公司和7个海外子公司。公司的总资产从创办初期的几千万元,发展到1993年时超过8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金融和投资领域的中坚力量。

荣毅仁的晚年与纪念

2005年10月26日,荣毅仁因病去世,享年89岁。荣毅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这里曾为众多革命先辈和卓越贡献者送行。那一天,礼堂庄严肃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前来送别,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以及他的生前同事和朋友。他们通过致辞、献花和默哀表达对这位“红色资本家”的敬意与不舍。

在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荣毅仁的骨灰被护送至他的故乡江苏无锡。11月7日,荣毅仁的追思会在无锡梅园荣氏家族的“乐农别墅”举行。追思会当天,荣氏家族的后代以及无锡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各界代表齐聚一堂。

追思会期间,梅园周边涌入了大量自发前来的群众。无锡作为荣毅仁的故乡,他的名字在这里几乎家喻户晓。许多乡亲带着自制的挽联和花束,表达对他的敬意。还有许多年轻人也来到现场,他们或许未曾亲历荣毅仁的辉煌岁月,但通过家中长辈的讲述,了解了他对国家和家乡的贡献。五天时间里,梅园内外的悼念人群络绎不绝,场面庄重而感人。

11月12日,荣毅仁的骨灰被送往无锡马山华侨公墓安葬。华侨公墓地处无锡太湖之畔,环境幽静,景色优美,这里是许多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侨胞长眠之地。荣毅仁的骨灰安葬仪式简单而庄重,家属和亲朋好友伴随骨灰一路行进,将他送到最终的安息之地。

参考资料:[1]代辛.荣毅仁早年参与家族企业活动探析[J].兰台世界(上旬),2010(4):35-36

1 阅读:1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