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政策已经生效了,其配套的政策弹性退休实施规则也定调了,所有退休人员,都可以在2025年以后,可以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提前3年或延后3年退休, 也就是前弹3年和后弹3年的问题,但最早退休年龄不能低于原来的法定退休年龄。比如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男职工新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5岁,那么该职工最早可以在60岁退休,最晚可以在63.5岁退休。再比如,某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63岁,其最早退休年龄为60岁,最晚退休年龄为66岁。需要提醒的是,提前退休需要提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单位,后弹退休需要至少提前1个月与单位签订延迟退休协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424ebe08d3c6643a489e5c051a6c5cc.jpg)
不可否认的是,在养老金计发原则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的模式下,退休时间越晚,养老金越高,影响因素包括养老金计发基数、累计工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等,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对基本养老金待遇影响比较大。比如同样是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13.9万,60岁退休时计发月数为139,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000元,如果是61岁退休时计发月数为132,个人账户养老金,1053元,每个月多了53元的养老金。延迟时间虽然不长,但养老金收益很明显,每年能多领养老金600多元。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前,6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是139,那么如果是60.5岁退休,计发月数还是139吗?一起看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922d40d4b91dd609770049bbab79c44.jpg)
根据人社部十四五规划,在十四五期间,人社部将修改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规则,2025年是十四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第一年,但是到发稿时为止,人社部并没有出台新的养老金计发月数新规则,因此目前还只能按照原来的计发月数执行。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前,我们常见的三个法定退休年龄分别为50岁、55岁、60岁,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分别为195、170、139。如果职工还是按照整数退休年龄退休,那么计发月数还是原来的计发月数,但是退休年龄出现有零有整的情况,比如60.5岁退休,计发月数还是139吗?
其实,计发月数的规则,考虑到了公平公正问题,6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是139,如果实际退休年龄比60岁大,那么计发月数需要增大,才不会让延迟退休的人吃亏,计发月数变小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因为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时,计发月数是分母,在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分母越小,结果越大。所以60.5岁退休的计发月数肯定比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139小,按照目前的规则,在两个整数退休年龄之间退休,按照较大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比如60.5岁退休,计发月数按照61岁对应的计发月数取值,同样的道理,如果是61.5岁退休,计发月数按照62岁对应的计发月数取值。
当然,以上计发月数取值规则,是延迟退休政策之前的取值规则,如果人社部出台了新的计发月数规则,需要按照人社部的新规定执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ea7f6df85a51392c9bca246ebfb7f0.jpg)
延迟退休和弹性规则落地实施后,有关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的取值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人社部已经把计发月数的修改纳入十四五计划,未来计发月数一定会修改,但是没有修改之前,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则执行。如果是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如果是60.5岁退休,计发月数按照61岁对应的计发月数执行,取值不是139,而是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