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开国将军回乡探亲,见到儿时虐待自己的姑父,他是何反应?

奇葩历史观点 2023-12-31 13:22:52
前言: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许多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之后背井离乡参加了革命。

有这么一位将军,他的童年也很辛苦,母亲将他交给姑父,没想到姑父一家对他很不友好,最终他忍受不了离开了家乡。

新中国成立后,他回乡探亲,此时他已经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再次见到儿时曾经虐待自己的姑父时,他是何反应?

被赶出家门,参加革命

这位开国将军就是文年生,1955年授衔仪式上,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说起文年生将军,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裔。

文天祥的出生地在今江西省吉安市,他的《过零丁洋》闻名于世,流传百代。文天祥去世后,他的后人在清朝康熙年间由吉安迁到了岳阳,并在这里扎根形成文家屋场。

虽然时过境迁,南宋也早已灭亡,但文氏后代对文天祥极其崇拜,他的诗也激励着后代热爱祖国、热爱民族。

在上个世纪军阀混战的年代,文家出现了一位文天祥精神的继承者——文年生。

文年生出生于1907年,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是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然而处在这乱世之中,哺育天下之口粮的农民反倒成了被压榨的底层人群。

据文年生后来自传中记载,他儿时家中只有二亩地,每年无存款、无余粮,还欠债光洋一百多元。当时家中主要依靠父亲种地、做短工、抬轿,母亲纺纱织布,勉强维持生活。

童年的文年生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到8岁时,就开始帮父亲种地、打柴、拾粪、给地主家放牛。好不容易攒了点钱供他读书,却只读了两个月便辍学回了家,父亲是这样跟他说的:“家贫买不起书,给你学一门手艺在身,就不怕穷了。”

按照当时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要想翻身,就要学一门像样的手艺,即便没有文化,也可以保证不饿死街头。

于是,在母亲的打点下,文年生到了离家5里路远的姑父家里学裁缝。然而,姑父性情凶暴,姑姑也不是善茬,经常用戒尺打他,饭更是吃不饱。

在1919年的一天晚上,外面已经是深冬,又下了雪,天寒地冻。文年生不仅不能在温暖的被窝中睡觉,还受到了姑父精神上的侮辱,然后他一气之下跑回了家。

母亲见他回来,还要送他去姑父家,他死活不走,并在晚上趁着家人都睡着离家出走了。

当时文年生只有12岁,无处可去的他只能在街上游荡,竟独自一人走到了60多里路的县城。之后又流落到长江对岸的湖北监利县尺八口镇,在一家木匠铺当学徒。

又当了两年学徒后,国民革命军打入监利县,文年生认为当兵比当学徒更有前途,便参了军,还参加了攻打汉口等战役。

到了1930年,文年生逐渐感觉到厌倦,加上听说毛泽东、朱德的红军部队官兵平等、打土豪、给穷人分田地等政策,心中十分向往,便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士兵一起投奔了红军。

而另一边,文年生走后,他的母亲见他许久都不回来认为他生死难料,心痛难忍,经常以泪洗面。直到1938年,文年生终于有机会给家里保平安,村里人人都知道他参了军。

三次回乡探亲,以德报怨

加入红军后,文年生非常受领导喜爱,在工农红军学校毕业后,就被调任为军委教导一团团长。之后,他参加了无数次战斗。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时,文年生坚决跟随部队长征。

“卢沟桥事变后”,文年生部负责保卫边区,重点守卫陕西吴堡县县城。

1938年5月,日军以一个旅团的兵力,向黄河东岸军渡进犯,企图突破西岸防线。文年生主动渡河出击,以攻为守,率领部队4个连的兵力乘船渡河,然后行军40公里,到达日军的必经之处进行伏击。

傍晚,日军先头部队200多人到达柳林镇王老婆山。文年生立即研究部署,亲自率领七连和机枪连,迂回到王老婆山的侧后方,隐蔽山顶,控制最高点,从上往下发起攻击,剩下兵力从正面攻击。

战斗一打响,八路军集中火力猛攻,日军在慌忙中顽强地抵抗。

这次战斗整整激战了5个小时才终于停止,敌人被全部歼灭。就在这时,日军的增援部队到达,向八路军发射炮弹,一发炮弹正好落在了文年生附近,他赶忙躲避,还是被气浪狠狠地推了出去。

良久,文年生才终于缓过劲来,摸摸胳膊和腿,感觉没有被炸才放心下来。

文年生离家32年,其间曾给家里写过信,但由于通信困难,家里的情况他一无所知,他并不知道,他的父母已经去世。

1951年,文年生来到岳阳县城,看着他当年流浪过的地方感慨万千。当时,有关部门决定在岳阳修建一座大型军需工厂,文年生此次回乡,第一件事是为了探亲,第二件事便是视察军需工厂的建设情况。

他先去了军需工厂,一再提醒工厂领导说:“要加紧工作,早日建成,争取早日为抗美援朝做贡献。”

忙完工作后,文年生才启程回家。乡里领导听说他要回来,提早就准备了欢迎仪式,被文年生拒绝,他并不希望乡里搞得太过隆重,用他的话讲:“这不是共产党人的风格。”

听说威风凛凛的将军文年生回到了文家屋场,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围在他的房前久久不散。弟弟文庆祥用家乡菜招待了他,吃着多年不曾吃过的家乡特色,文年生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一夜,文年生睡不着了,他离家时父母还都健在,此时他已功成名就可以孝敬双亲时,父母却都去世了,这令他非常遗憾。

第二天,文年生走访了当地的困难户,遇到特别困难的,就拿出自己的积蓄救济。同时,文年生还去看望了当年虐待自己的姑父,尽管他极不喜欢这位姑父,但出于尊重长辈的缘故,他还是送了姑父一件羊皮袍子和许多水果。

姑父见了已经当大官的侄儿,非常高兴,逢人便说:“当年我一尺把他打出去,没想到竟打出一个将军。”从此,“一尺打出个将军”被当地人流传。

文年生的以德报怨令人佩服,他的清正廉洁更是令人称赞。

得知哥哥当了大官之后,弟弟文庆祥也想要脱离农村,到城里工作,但他没有文化,只能靠哥哥打点关系。但他没想到,哥哥一下就拒绝了他的要求,并对他说:“你没文化,年龄又大了,还是在家种田比较好。”

然后又说:“你有一个当官的哥哥,人家没有当官的哥哥又怎么办?凡事还得靠自己。”

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文年生第二次回乡调查。文庆祥又带着儿子来看他,希望他能够让自己的儿子在城里念书。

文年生还是那句话:“你有个当官的亲戚,人家没有当官的亲戚怎么办?”于是,弟弟和侄儿又被他“赶”回了家。

1 阅读:195

评论列表

仧上人

仧上人

2024-01-01 01:38

真直,廉政的前辈

奇葩历史观点

奇葩历史观点

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