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之后,贺子珍三上庐山,身边工作人员:她实在忘不了毛泽东!

奇葩历史观点 2023-12-31 13:18:00
前言: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在探望亲人后又启程来到了庐山。这时,广东省委书记陶铸的夫人曾志也上了山,见到毛主席,曾志告诉他:“山下有位井冈山老友。”

曾志口中的井冈山老友正是贺子珍,此时她正在南昌养病。曾志在上山前顺道去看了贺子珍,“一石激起千层浪”,两位老战友重聚引起了曾志对往事的记忆,她决定将贺子珍的情况告诉毛主席。

于是,在第一次庐山会议期间,分别22年后,毛主席和贺子珍终于再次见面。

贺子珍一上庐山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由杨尚奎的夫人水静和朱旦华接受这项任务。当天晚上,水静与朱旦华回到南昌,把上庐山的事情告诉了贺子珍,但她们只说是上庐山休养,并未说毛主席的事。

贺子珍很高兴,第二天,她们便上了庐山,贺子珍下榻在一间偏僻的别墅中。

当时毛主席住在庐山的美庐,这里原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居住的别墅,楼下是会客厅、副室,楼上是一个大套间,外面是书房,里面是卧室。

水静安顿好贺子珍之后,进入美庐面见毛主席,她汇报了贺子珍上山的经过,毛主席问:“她的身体怎么样?”水静说“还可以吧。”

毛主席点点头,他嘱咐水静这两天一定要好好照顾贺子珍,至于见面的时间他会尽快安排。

第二天,水静就接到了通知,她们乘坐杨尚奎的专车准时来到美庐,平时盘查很紧的门外,此时竟没有一个人上前阻拦,院子里也静悄悄的。

车子最终停在门口,水静和贺子珍下车后踏入房内,一个卫士已经在客厅等候,他显然已经知道今天晚上的事。

贺子珍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卫士带入一个房间,水静则在客厅等着。大约一个小时后,毛主席、贺子珍从屋中出来,他们的表情各异,贺子珍双眼通红明显哭过,毛主席则双眉紧皱,心情似乎很沉重。

至于毛主席和贺子珍究竟聊了些什么,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知道。

卫士眼疾手快地将贺子珍搀扶在了值班室,不一会儿,卫士出来告诉水静:“主席请你进去。”

水静推开房门,只见毛主席站在窗前,抽着烟,眼神哀伤地望着黑漆漆的天空,刚才的见面似乎将他带入了一个悲伤的世界。

听到水静进来,毛主席说:“她的脑子已经不行了,所答非所问。”接着停顿了一下说:“你要好好照顾她,明天送她回南昌吧!”

另一边,贺子珍以为自己第二天还能再见到毛主席,没想到,第二天她直接被送下了庐山。

庐山会议之后,贺子珍就病了。原来,自上次见面之后,贺子珍的情绪仍然处在兴奋和激动之中,她的眼前不断浮现当年在井冈山上的情景,然后又陷入深深地自责中,她怨怪自己当年太倔强,以至于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毛主席听说贺子珍病重的消息之后,十分诧异,只好派刚刚新婚的女儿到南昌照顾。

贺子珍三上庐山

1959年贺子珍在庐山见到毛主席后,又在南昌住了三四年。那时候恰逢“三年困难时期”,贺子珍多亏江西省委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得知贺子珍常年生病,自己又不能亲自探望,毛主席只好将女儿当作与贺子珍之间联系的桥梁。每逢女儿假期,他总要让女儿带去一点东西,以表自己的关心,有时是水果,有时是信件,有时是香烟。

贺子珍和毛主席一样喜欢抽烟。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已经无从知晓,但贺子珍开始抽烟却是在庐山见面之后。

毛主席的外孙女孔东梅曾经回忆道,她小时候一直养在贺子珍身边,贺子珍抽烟很频繁,每一次抽烟都会一只手叉腰,神态迷离,孔东梅认为这个姿势非常奇怪。

到后来她看过外公毛泽东抽烟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外婆的抽烟姿势和外公的如出一辙。

这或许,也是贺子珍思念毛主席的一种方式。

自从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接受照顾母亲的责任后,她便时常陪伴母亲到各个地方旅游,以此来放松贺子珍的心情。

几年中,她们的足迹跑遍了苏州、无锡、杭州、莫干山、青岛、烟台和广州,但最让贺子珍喜爱的还是庐山。

1959年之后,贺子珍三次上庐山,这个充满神秘的地方似乎给了她莫大的吸引力。

1960年和1962年,贺子珍两次上庐山休养,于1963年离开南昌三纬路小院,前往她哥哥贺敏学住地福州去了。

贺子珍最后一次上庐山是在1966年,下榻在第四招待所,其中有三位工作人员见证了贺子珍这段时期。

工作人员夏龙英印象中的贺子珍个子很高、皮肤也很白,很漂亮。一天,游行队伍举着毛主席的画像游行,被贺子珍无意看到,她对着画像,手靠着胸前一指,说了四个字:“这是老毛。”

接待贺子珍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彭处长回忆道:“贺子珍抽烟很凶,一天晚上两包,都是不带嘴的中华烟。”

令彭处长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时期毛主席的照片经常印在报纸上,贺子珍整晚整晚不睡觉,把报纸铺在桌子上,手在照片上毛主席的脸上摸着,可见她对毛主席的感情非常深。

全程陪同的招待所所长胡春娥回忆起贺子珍,也是满脸的佩服。或许是因为太过孤独,贺子珍在晚上抽烟特别厉害,而且很爱打电话。到第二天早上时,烟灰缸里的烟头都是慢慢的。

有一天深夜一点多钟,贺子珍还没有睡,胡春娥上楼准备请她早点休息,只听贺子珍打电话说:“爸爸还好吗?你们要劝他注意身体。”

贺子珍的父亲在1938年就去世了,因此她口中的“爸爸”是毛主席,她在和女儿李敏打电话。

当时李敏已经从中南海搬了出来,可在贺子珍的心目中,孩子仍和她父亲住在一起,和李敏说话,感觉离毛主席又近了一步。

胡春娥听跟随贺子珍来的上海护士说:“她实在忘不了毛泽东。”

这一次,贺子珍在庐山住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后,贺子珍下山就再也没有来过。

1979年,贺子珍终于通过允许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她在纪念堂中参观了毛主席的遗体,从此别无所求。

贺子珍与毛主席有十年的夫妻感情,他们在井冈山相识,却在延安分手,贺子珍在后半生一直在后悔当初的决定。不过,用毛主席的话说“这是历史造就的结果”,无关个人对错。

0 阅读:42
奇葩历史观点

奇葩历史观点

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