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传统与传承

孙先好吖 2024-12-22 05:34:17

不知不觉,又到了岁末,明天就是冬至节了。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据记载,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俗话说,长到夏至短到冬,冬至节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谚语“过了冬一天长一葱”意思就是说过了冬至节,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长,相对来说,夜晚是一天比一天短。

冬至节到了,预示着北方进入了数九寒天,冬至节这天,是一九的第一天。在我的家乡,有“三九四九棍打不走”和“三九四九冻死狼与狗”的谚语,也有“七九八九沿河看杨柳”的传说。

冬至节这天,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防止耳朵冻掉。在我的家乡山东半岛,冬至节有着独特的祭祀习惯。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前往祖先的墓地或祠堂进行祭祀,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祭祀时,通常要摆放水果、糕点、酒等供品,点燃香烛,行叩拜之礼。

俗话说,过冬十天过阳历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杜甫在诗词《小至》中说“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描绘的就是冬至时节的景象和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宋代诗人慧开在诗词《颂》中告诉世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一个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令人向往的好地方。

0 阅读:0
孙先好吖

孙先好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