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年味(十一)记忆中的隔年菜

孙先好吖 2025-02-03 03:19:23

在我的家乡,那座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五龙河入海口附近的宁静村庄,除夕总是弥漫着一种独特而浓郁的年味。岁月的车轮虽已滚滚向前,但那曾经的温馨与欢乐,却如陈酿老酒,愈发醇厚醉人。

每至除夕,家中长辈总会精心烹制一锅隔年菜。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这锅隔年菜便是难得的丰盛佳肴。豆腐寓意着“都福”,粉条象征着“长长久久”,大白菜代表“百财”,还有那香嫩的排骨,每一样食材都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它们虽简单质朴,却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隔年菜在除夕那天做好,一直到大年初二还有,甚至于正月十五还有。)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洒落,村庄便已热闹起来。家家户户的烟囱里,炊烟袅袅升起,像是在诉说着新年的序章。院子里,大白菜堆成了小山,那层层叠叠的绿叶,像是藏着无数的财富,寓意着“百财”。粉条在水中浸泡着,吸饱了水分,变得晶莹剔透,它们将承载着“长长久久”的美好祝愿,成为隔年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豆腐,那洁白如玉的方块,是“都福”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厨房里,炉火正旺,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映红了每个人的笑脸。锅里,排骨在沸水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那是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味,是过年时才能享用的珍馐。大人们一边忙碌着,一边聊着家常,笑声、话语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欢快的过年乐章。(当然,年夜饭不仅仅有隔年菜,也有土鸡和五龙河鲤鱼等美味佳肴,这里不一一叙说。)

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土炕上,笑语盈盈。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父亲则在一旁打下手,孩子们在屋里屋外欢跑嬉戏,时不时偷瞄一眼锅里的美味。“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场景,虽比不上诗中的热闹,但那份亲情的温暖却是一般无二。炉火映红了每个人的笑脸,也映红了这个充满希望的除夕夜。

当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隔年菜端上炕桌,香气四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眼中满是欢喜。长辈们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却因这团圆的时刻而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大家你一筷我一筷,分享着这充满寓意的美食,亲情在这一刻凝聚,温暖了整个寒冬。那锅隔年菜,不仅仅是一道菜肴,它是家的味道,是年的味道,更是亲情的味道。

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绚烂绽放。屋内,我们品尝着隔年菜,感受着亲情的围绕。在这小小的村庄里,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家中,团圆便是最珍贵的礼物。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岁月的低语,在诉说着团圆的意义,也在诉说着家的温暖。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如今,岁月变迁,生活富足,但那锅隔年菜所承载的亲情与团圆的记忆,永远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无论漂泊多远,那份浓浓的年味,那份家的牵挂,始终指引着我归乡的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0
孙先好吖

孙先好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