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军粮供应的国外研究概况

荣巨说历史 2023-03-03 00:52:15

(一)古典作家记载

波里比阿的《通史》记载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诸多细节,涉及罗马军粮的分配以及罗马和迦太基双方对己方军需和补给源的保护、对敌方军队物资的破坏和针对乡间资源的争夺等方面,是我们了解罗马军粮供应的重要参考资料。

李维《建城以来史》的20—30卷,记载了罗马从公元前237年至公元前201年的历史,介绍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发生的战争,阐述了罗马通过开发西西里、西班牙地区的资源和组织承包活动等方式,逐步形成的以征收行省什一税为主的军粮供应模式。

罗马共和国晚期,西塞罗指控西西里总督维勒斯的演讲辞《对维勒斯的控告辞》是研究罗马共和国时期行省制度的重要史料。

作者通过运用自身高超的演讲技巧和搜集来的人证、物证,对维勒斯在西西里行省总督任期内以筹集军粮为由,聚敛财物、敲诈勒索、侵害行省居民权益等恶劣行径进行控告。

演说辞中关于罗马在西西里行省税收的介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公元前3世纪罗马行省的军粮征集情况。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虽为传记作品,但其中不乏对战时一些琐事和细节的梳理,包括士兵食物的组成部分,军粮补给的运送方式,随军辎重的保护与

补充等等。尤其在费边传中,记载了费边通过加强对同盟的控制,起到了遏制汉尼拔在意大利战场补充军需的作用,在稳固意大利同盟忠诚的同时,也间接保护了己方的军队后勤供应。

(二)国外研究概况

关于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军粮供应的研究,近代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趋势逐步由片面的相关记述转变为更为科学化的整体性研究。首先,在通史类专著中涉及到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军粮供应的作品,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部:

蒙森的《罗马史》从政治制度的视角分析同盟与罗马的关系,探讨了同盟对于筹措后勤补给的重要性,并且指出了战时同盟向罗马提供军队及所需的装备和粮食,其实质是罗马对同盟施加的一种间接税。科瓦略夫的《古代罗马史》阐述了作者本人对第一次和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何以取胜的观点,认为这两次战争的胜利都应当归功于罗马同盟的支援。

他提到,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虽然战争的主要战线在意大利,并且一部分意大利人临阵倒戈转而支持汉尼拔,但中部意大利仍然忠于罗马,这些忠于罗马的同盟为罗马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给养,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从制度上来说,罗马要优于迦太基。

迦太基一方,由于从西班牙向意大利运送补给的计划始终未能实现,汉尼拔的军队后勤供应只能依靠掠夺意大利乡间并且接受来自叛离罗马的同盟的支援,并没有形成一个稳定运行的供应体系;

罗马军一方,虽然反叛罗马的绝大多数民族并未与汉尼拔一同作战,但他们的资源也不再为罗马所用。有鉴于此,罗马在粮食生产上的损失则由西西里、撒丁尼亚输送和向埃及购买粮食进行弥补。

除此之外,随着战争的进行,军粮供给的部分压力也转嫁到罗马富人和不承担兵役任务的海外殖民地身上。为获取更多的后勤补给,罗马还从新征服的西班牙人那里收取货币税和谷物税。随着伊比利亚半岛局势的逐步平稳,罗马要求西班牙每个社区每年都要缴纳固定税额的钱币或价值相当的货物。罗马在战争中逐渐转嫁了战争的成本负担。

斯科拉德在他的著作《罗马世界史:公元前753年至146年》中,高度赞扬了罗马人民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天赋,尤其是他们对法律和秩序的追求促使他们创造出了一个希腊世界从未见过的联盟。最关键的是,罗马在这种制度下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兵源补充,保证了罗马在军事上的胜利。

其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奠定了罗马称霸地中海世界的基础。同时,斯科拉德也探究了当权力的欲望取代了对法律和秩序的渴望时,罗马的传统道德品质开始发生了变化。

其次,在古罗马法律史专著中,学者们对一些涉及到军粮供应方面的法律条文和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也进行了分析。如意大利的罗马法学家朱塞佩·格罗素所著的《罗马法史》,就以法律的角度从同盟、城市以及行省税收这些方面谈及到了罗马军队后勤的供应。他提到,西西里和其他行省在纳税制度上存在差别:

西西里行省中的土地租税叫贡赋,而在西班牙和迦太基,土地租税是对胜利的犒劳,对当地人来说则是一种战争赔款。艾伦·切斯特·约翰逊等人编著的《古罗马法令》中,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释。在书中,作者对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以及外交文件的整理客观详实,为研究罗马军粮供应的具体细节提供了相对可靠的辨识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部专著问世之前,阿道夫伯格主编的《罗马法百科全书词典》就已经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罗马法律相关问题的必备参考书籍。这部全书解释了罗马法的技术术语,翻译和阐明了在法律语境中带有特定内涵的拉丁词语和短语,勾勒出了一幅罗马法律机构及其渊源的草图。

作者还从文学、碑文、莎草纸和语法等非法理学来源中,对罗马法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调查,列举了罗马法中关于私人、公共、行政、刑罚、宗教、军事等广大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也涉及到大量与军粮供应相关联的记载。

再次,关于研究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行省的著作,也从地区史的角度出发,侧面论述了罗马军粮供应体系的发展。例如,在理查德森的著作《西班牙——西班牙和罗马帝国主义的发展》中,作者阐述了罗马西班牙行省发展和治理的长期过程。

起初,指挥官向当地居民索要金钱、谷物是一种不固定的苛捐杂税,其主要目的是供养军队,之后逐渐发生变化:无规则的苛捐杂税演变成了有规律的进贡,最终发展成为常规的税收。

伦纳德在他的著作《罗马征服西班牙与同化》中,利用历史和铭文证据分析了共和国后期征服和管理各省的性质,并且还介绍了迦太基和罗马对伊比利亚半岛丰富矿藏资源的开发。

无论是征服西班牙地区亦或是资源开发,都为罗马军队的军粮筹集拓展了新的渠道。西西里岛历来被罗马人视为“粮仓”和“宝库”。在克里斯托弗·史密斯等人整编的“古代世界新视角”系列丛书的开篇之作——《从埃涅阿斯到奥古斯都的西西里岛: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方法》中,学者们运用历史考察和考古学的方法,对西西里岛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书第三部分的作者阐释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西西里的源对于罗马军粮供应的重要性,并且还对西塞罗记载中的某些观点提出了质疑,较为细致地分析了西西里行省的税收在罗马国家对外征服的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最后,至20世纪末,出现了两部关于罗马军粮供应的集大成之作。J.P.罗斯的《罗马军队在战争中的后勤》是一部十分全面、系统的著作。作者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研究视角出发,借助古代文献和近现代学者的学术成果,利用现代化的计量手段和统计学的方法推算出罗马从公元前264年到公元235年后勤补给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罗马后勤供应体系的运营在诸多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进一步论述了:正如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后勤是战争状态经济结构的延伸。一个国家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经济发展、技术、基础设施和行政效能,才可以向远方的军队提供补给。

从第一次布匿战争到元首制的建立,罗马几乎经常处于战争状态,在超过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每年都有大量军队派往战场。筹集足够的补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罗马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直到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的军事行动仅限于意大利半岛内,几乎不需要复杂的后勤体系。然而,在与迦太基人的前两次战争中,罗马人的军粮供给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到公元前三世纪末,罗马已经能够通过陆路和海路对军队进行大量的军粮补给。

罗马人将采集、征用和补给线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西方1500年以来最行之有效的后勤系统。尽管罗马人善于保障后勤供应并将其作为战略和战术工具,但这并不是罗马军事成功的唯一原因,应该说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于其它著作,保罗·埃德坎普的《饥饿与剑》将罗马战争置于地中海世界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分析了地中海的地理、气候、农业、运输以及社会经济和社会结构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罗马发动战争并取得胜利与军队的粮食供应是密切相关的,对罗马军队后勤供应问题的研究不应脱离古代地中海世界整体粮食生产和分配的背景,粮食的生产和分配受战争中人为破坏、农业技术和运输方式等因素的制约。

同时,罗马军队的食物分配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的后勤供应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食物和物资的需求迫使罗马人寻找或者开辟各种新的渠道。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罗马军队就像流动的消费城市,军粮供应与罗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0 阅读:9
荣巨说历史

荣巨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