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先谈利再谈合作,而且一定要有共同目标才能合作

丹南谈趣社会 2025-01-17 14:06:47

两个人合作,一定要先谈利再谈合作,而且一定要有共同利益和共同的战略目标才能合作。

如果等到事情即将成功时再来谈利益分成,很可能就会因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点而谈崩,事情最后失败,到头来费时费力费力却什么也得不到。

战国时期,韩赵与魏的浊泽之战,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话说,魏国的魏武侯死后,因为魏武侯没有指定继承人,他的儿子魏罃和魏缓开始争夺魏国君主的位置,导致魏国大乱。

魏缓的实力不如魏罃,他逃往赵国都城请赵成侯出兵助他夺位,而魏国国内的大夫公孙颀也游说韩国君主韩懿侯出兵除掉魏罃。

想当初魏武侯在位时,实力进一步扩大,对韩国和魏国进行强势的压制。如今韩赵当然赵成侯与韩懿侯都不愿意错过分掉魏国。

于是,赵成侯与韩懿侯亲率两国大军,联合向魏国进攻。面对气势汹汹的韩赵联军,魏罃连忙派出魏军在浊泽迎战。

不过,结果是韩赵联军大败魏军于浊泽,然后包围了魏国都城安邑。只要韩国和魏国继续猛攻,就可以完全拿下魏国的都城了。

这个时候,韩懿侯和赵成侯才开始商讨利益分配的问题,也恰恰这个时候,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赵成侯主张杀了魏罃,拥立魏缓,魏国割地。韩懿侯不同意,觉得杀掉魏国君主名声不好,还是将魏国一分为二,变成两个国家,这样魏国的实力肯定弱于韩国和赵国,从今往后就不用担心魏国的威胁了。

双方谁也不服谁,于是韩国当天晚上撤兵,赵国孤立无援,也只好退兵了,然后魏罃莫名其妙的躺赢了。

有人说韩赵鼠目寸光,只要一方妥协另一方的意见,魏国很可能就一蹶不起了,现在什么也没得到还损失了军费,真是无法理解。

事实上,他们真的可以妥协另一方吗?不可能的。这就要从韩、赵、魏三国的地理位置来分析了。

韩国位于最南边,东西北三个方向都被魏国包住,魏国时全面压制着韩国。韩国的建议将魏国分成两个小国。

一来可以减轻边界的威胁。魏国分裂成为两个国家后,从多个方向同时进攻韩国的概率大大降低。

二来韩国善于合纵连横,在魏国分裂后,韩国可通过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逐步蚕食分裂后的魏国。

韩国吞并郑国就是这么干的,很有经验。但是这个想法,赵国是不可能同意的,因为赵国没有利益所得。

对于赵国来说,一方面,扶持魏缓上位,魏缓在魏国的势弱,必定要依赖赵国,这样赵国就可以控制魏国。

另外一方面,赵国位于最北边,南边与魏国有一条长长的边境线接壤,而且只与魏国一个国家接壤。

得到割地后可以充分的消化,增加自己的领土。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韩国也不可能同意赵国想法,因为韩国是三国中最弱的,即使得到了魏国的大片土地,后面也可能吐出去,根本没有能力消化。

以上可以看出韩国与赵国的战略目标与利益出发点完全不一致,谈崩也是迟早的事情。既然不能利益最大化那还不如维持原样。

所以,两方合作一定要提前商定好共同的利益目标,没有共同目标还不如不合作。

0 阅读:0
丹南谈趣社会

丹南谈趣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