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达了,别忘了一个理念:不与民争利

丹南谈趣社会 2025-01-22 13:46:53

为什么黄山的挑水工没有被景区的无人机代替,为什么某某的无人超市被喊停,为什么最近流行地摊经济?

所有的一切源于一个理念,“不与民争利”。

一切都需要给贫困百姓留条活路,给弱势群体留口饭吃。

“不与民争利”一直是华夏民族最基本的执政理念,它最早出自先秦时期曾子的《大学》。

曾子的学生子思,关于底层百姓的利益这个命题,也有一段精彩的理论。

话说,孟子在子思门下学习,他问子思,治理百姓的首要事情是什么。子思回答说,先为百姓谋取利益。孟子很疑惑的说,君子教导百姓,不过是仁义而已,为什么还要讲利益呢?

子思说,讲求仁义,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给人民谋取利益,如果身居高位的人不仁,下面的人就会流离失所,如果身居高位的人不义,下面的人就乐于做欺诈的事情,这对老百姓利益损害最大!

由此可见,在子思的眼里,首先要满足底层百姓的物质生活,让百姓过上美好的生活后,再跟他们谈学习高尚的品德。

这才是先秦儒家的真正思想,仁义与利益不是矛盾对立的,仁义也不是空谈的口号,而是非常具体的,是百姓的利益变化。

后来,孟子面见魏惠王,魏惠王问,老先生您能带给我们魏国什么利益呢?

孟子说,大王干嘛要讲什么利益,只要您能够实行仁义就足够了。为什么这里的孟子跟魏惠王只讲仁义不讲利益呢?

因为孟子谈话的对象是一国之君,是治理一个国家的人,跟这类人只能谈仁义,不能谈利益,正所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意思是作为执政者,治理国家不应以以财货物资为最大利益,而要以仁义宽厚为根本利益。

唐朝李延寿在《南史·列传·卷三十》也说:王者不言有无,诸侯不说多少,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

意思是君王、诸侯都是靠俸禄供养的,君王不应说利益有无,诸侯不应提利益多少,他们不应与百姓争夺利益。

这与子思、孟子等先儒所说的一脉相承。

一个好的执政阶层,应该为民争利,为民立业。而对待资本寡头、官僚特权这些人需要谨慎,防止他们争小民之利,限制他们野蛮膨胀,否则民将不安啊。

0 阅读:3
丹南谈趣社会

丹南谈趣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