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不好,下肢水肿,这5个中成药,护肾消肿,一文总结

老孙的笔记本 2025-02-19 15:57:10

1、济生肾气丸:

本药原名为加味肾气丸,源于严用和的《严氏济生方》,主要成分有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附子、牛膝、车前子。熟地黄表面乌黑有光泽,质软而柔韧,味甘,性微温,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等功效;山茱萸、肉桂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的作用;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山药具有滋阴补肾,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茯苓、泽泻有消肿利尿的功效;附子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牛膝有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车前子性味甘寒,入肾、膀胱、肝、肺经,功能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热化瘀,为常用药材。将这些中草药制成补益剂,能够起到很好的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功。

药理研究证实,济生肾气丸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改善物质代谢,治疗生殖、内分泌、神经、循环免疫等系统疾病。济生肾气丸有利于改善因肾阳虚而引起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出现功能的紊乱,继而改善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同时能提高生殖系统激素水平,通过控制调节激素从而改善肾功能;能够有效改善肾小球滤过率。

2、五苓散:

本药源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其方具有渗湿利水、通阳化气行水之功。方中用泽泻直达膀胱渗湿利水;辅以猪苓、茯苓之淡渗,增强利水祛湿之功;佐以白术健脾以助运化水湿之力;更佐桂枝通阳温化膀胱之气。诸药合用,则阳通气化脾健水行肿消体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五苓散对改善动物摄食量,降低血清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含量有明显作用,并能减轻顺铂对Na+-K+-ATP酶活性的抑制,对心衰所致全身浮肿、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特发性水肿所引起的小便不利、排尿困难均有较好的利尿作用,能使尿量显著增加,同时增加尿中Na+, K+, Cl-的排出量。此外,五苓散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足细胞形态及基底膜电荷屏障有一定保护作用,减轻蛋白尿。通过大鼠实验发现,五苓散可以改善肾病综合征症状,减轻肾脏病理损害;五苓散还可以改善肾功,对电解质有双向调节作用。

3、肾复康胶囊:

本药的主要成分为土茯苓、益母草、槐花、白茅根、藿香,中医认为其有清热利尿,益肾化浊的作用,全方补而不腻,清利而不伤损,全方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兼施、功补并举。其君药为土茯苓,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土茯苓提取物 (主含甾体皂甙成分) 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溶解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平滑肌细胞、纤维细胞及泡沫细胞,使已形成的硬化斑块减轻或消退。白茅根、槐花为止血药,能改善血管壁功能,降低血管脆性,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红细胞漏出。益母草为活血化瘀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本药治疗慢性肾病,不仅能够利尿消肿,还能够减轻小分子蛋白对肾小管的损伤,从而防止肾小管的萎缩、肾间质的纤维化及减轻肾脏进一步的损害。

4、复方肾炎片:

本药主要由丹参、黄芪、黄岑、黄精、茯苓、菟丝子、牵牛子、益母草、蒲黄、车前子、半枝莲、芦根、白茅根、山楂、茜草等中药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益母草活血祛瘀,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凝聚与抗纤维化,降低血BUN、Scr,改善肾功能;黄芪补气摄血,固表御邪,降低高血凝及全血黏度,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改善微循环,防止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保护肾功能;车前子、半枝莲、白茅根清热凉血,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抗菌利尿;茯苓健脾利尿,参与钠、氯、钾等电解质的调节,并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菟丝子、黄精行气补血,健脾化湿;茜草凉血止血。诸药合用,相得益彰,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清而不泻,标本兼治,共奏益气养阴,温肾扶阳,活血行水,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程,改善肾功能之功效。因此,复方肾炎片组方温补脾肾阳气,化浊利水,适合慢性肾病脾肾阳气衰败,水湿内聚之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主要病机。

5、肾炎舒片:

本药主要成分是苍术、茯苓、黄精、白茅根、生晒参、莬丝子、枸杞子、防已、蒲公英、金银花等,方中人参、黄精、枸杞子、菟丝子益气养阴、健脾补肾;苍术、茯苓、防己祛湿利水;连翘、蒲公英清解热毒;白茅根既助茯苓、防己利水祛湿,又可助连翘、蒲公英养阴清热。诸药配伍,共达补气助阳与养阴并举,扶正固本与驱邪兼顾,切中病机。临床应用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病症状,消除蛋白尿,同时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肾炎舒通过抑制糖化蛋白终产物形成,清除自由基,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改善微循环,减慢甚至逆转肾小球基膜的增厚等多种作用保护肾脏。

0 阅读:12
老孙的笔记本

老孙的笔记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