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漫谈|中华“和”文化

内明书院 2023-06-23 12:39:10

今天我想跟大家再聊一聊“和”这个字,也就是和平的“和”字。上一次我们聊了一下,我们说中国人爱好和平,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是农耕民族,种地的,对吧。所以呢,你不爱好和平,你一天到晚跟人家打架,就耽误庄稼,对不对?庄稼这个东西不是一两天就能种好的,它需要很长的生长期,在这个阶段里边,如果你有战争,那么可能你这一年都没饭吃。所以中国人爱好和平,这是原因之一。

这还有别的原因,我今天想讲一个人,大家可能也都听说过,就是伊尹,就是商代商汤这个王的,我们叫做总理,按现在的说法,这个叫做伊尹。伊尹这个人,他最早的出身是一个厨子,就是做饭的,后来商汤看出来了他的才华,然后就把他拉过来,成为了自己的,相当于总理这个职务。

伊尹因为他是厨子出身嘛,所以他去讲政治的时候,就提出各种跟政治有关,跟怎么治理国家有关的这种事情的时候呢?他背后的那个,我们叫哲学吧,他背后的那个理念,它来源于他以前在做饭的时候所获得的经验。所以他提出了一种理念叫做“和”,也就是调和五味的“和”。

因为这个伊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他做的非常的棒,非常成功。在他的辅佐下,汤也获得了特别巨大的成功。所以它的这个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我们中华文化中就更深刻地落下了“和”这个字的烙印。

那么伊尹的这个“和”,就是调和五味,这个“和”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他的意思就是一些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然后搅和匀了,是这个活动叫做“和”。刚才说搅和匀了,它其实就是“和”这个字的原意。搅和,用一个棒子把一些不同的东西,然后搅搅搅……搅在一起。

过去把那个面粉做成面团,用来蒸馒头,或者用来包饺子,那个过程叫做,我们发音叫做和面,其实那个字是“和”,就是和面,什么意思呢?也是同样的意思哈,就是把那面粉和水,给它们搅和在一起,再通过揉,然后它就变成一体,变成一个东西,变成面团。这就是“和”——把一些不同的东西搁在一起,然后通过一些动作,通常叫做搅拌或者是揉搓,然后把它们变成一个东西,变成一个整体。

其实我们现在包饺子,那个饺子馅,我们里边要放上肉,放上菜,放上什么五香粉,放上酱油,放上各种各样的我们想放的东西,葱花什么之类的。最后用筷子把它搅啊搅啊搅,变成饺子馅这样一种东西,这个过程就是“和”。

你看哈,我们直到今天我们中国的这个菜,仍旧还是继承了这么一种“和”的传统。做菜呢,其实也是一样。就是你看有一些国家,他们煎牛排,就是一块牛肉切在那,也不跟别的东西拌在一起,然后就把它煎一煎。在煎的这个过程中,那牛排都不用酱油去浸一浸,这个都不做,就是一块牛排。菜呢,也不切,也不拌,也不炒,就生的搁在一边,那个就是不和。我们中国这个做菜呀,很早很早就是要和的,他有这么一个做法的一个传统。

为什么中国人做菜跟,我们就拿西方来对比哈,就跟他们不一样呢?这其实也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中国很早就已经会烧陶器了,就烧了好多陶罐,有这个东西。因为我们的陶器特别多,也就导致了我们去做饭的时候,我们更喜欢用煮的方式,就是把菜放在那个陶罐里面煮熟了吃。

而那些游牧民族呢,因为他们也没有陶罐,他们好像没有那个工艺,去做出很好的陶罐,而且就算有那个工艺,你想想一天到晚跑来跑去的,弄这么多罐子也很容易摔。所以他们一般的,他们是用烤的方式,就是一只羊拿一根木棍穿上,架起篝火就一烤,然后拿刀子把它割下来,或者再早没有刀子的时代,拿手把它撕下来就可以吃。

煮和烤,这个区别就导致了加工方式的一个差异。就是你煮,你可以把好多不同的东西都放在同一个罐子里边,然后加水煮;但是烤,你就不能这么做,对吧?你烤一只羊的时候,你顶多往上撒点盐,撒点孜然,到头了,你不可能把好多东西搁进去调和,没法调,对不对?你没有一个容器把这个东西放在那个里面,你就是架在那个架子上烤的,你怎么调。所以他就没有这个调和食品这样一个习惯;煮,有一个容器就可以把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搁在这个容器里面。

那么这样去做了以后,大家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发现呢?

我们可以说最早发现这个事情,并且把它提升到政治思想的就是伊尹。他发现说,这个东西有这么个味,那个东西有那么个味,但是当一些东西放在一起,搁在同一个陶罐里面去煮的时候,它煮出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也很容易想象啊,因为我们现在也还用砂锅啊,砂锅就是陶罐。就这些东西搁在一个砂锅里面去煮的时候,这个最后煮出来的东西,它既不是这个材料的味道,也不是那个材料的味道,它最后通过混合,它出现了一种新的味道。新的味道,它既带着所有的材料的那种味道,又跟任何一种材料的味道不完全一样,它是一个化合出来的东西。

他发现了这么一件事情,那发现这种事情就很有意思。于是呢,像伊尹这样肯动脑的人,他就说,我用不同的材料,以不同的比例,不同的火候去调和,我就可以创造出,在这个自然中并没有的某些好吃的新的味道,全新的味道。

这个过程中,他就建立起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是什么呢?就是说一些不同的东西,它并不是相互矛盾的,把它们放在一起,在同一个容器中,然后用同样的火去加温,有这样一些条件的情况下,它就会融合。什么叫融合?融解并且调和,它融合了之后,它就会出现一些新的,在以前没有的好的东西,叫做调和五味。

这种思想用在人际关系中,它就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啊,并不要求人和人之间,我们大家想法都一样,并不要求这个东西,因为那个只叫同。我们要求的是你可以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有自己的不同,每个人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呢,这些不同之间它并不是相互冲突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而他们相互融合之后,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好东西。

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一个很有趣的区别。中国其实是更能接受差异的,但是他最后的结果,却会把这些有差异的东西搁在一起,通过一个融合过程,把它变成一个一体的东西。

我们汉族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说他就是特别善于把其他的不同的民族融合到自己这个主体文化中,就是融合到中华文化中。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就是通过以汉族为主体的这些人的融合过程,最后有很多其他民族的东西也都融进来,并且共同形成了中华文化。我觉得这种特性其实非常适合未来的社会,中国能够把不同的东西融合进来,这个特点非常好。

你看哈,最早汉末有这个五胡乱华,就是魏晋南北朝,魏晋之后就开始有胡人,就是开始侵略进来。但是我们不是说被五胡,五种胡人,可能也不止是五种,侵略进来我们就就完蛋了,就散架了,而是我们就开始融合他们。然后最后就有很多胡人就融汇进来,变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拓跋氏他们就汉化了,然后最后他们接受中国文化,然后他们也成为了中国人。

到后边元朝,中间应该还有一个五代十国,我就先不讲,后边元朝,他占领了中国,这个过程中其实很多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人,他也开始逐渐汉化。可能汉化的没有那么好,但他也在汉化,直至清朝。清朝是非常排斥汉化的,他们就要坚持他们自己本身的他们的那个传统,而且对中华文化的这个主体,强力打击,搞文字狱啊,搞剃发易服啊,就是强力打击。

但是即使如此,你会发现到后边,渐渐地满族人跟汉族人之间也开始融合。我们现在看到一个满族人,我们觉得他的生活方式跟汉族人没有区别,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了,除了少数满夷之外哈。那么大多数的满族人他跟我们汉人没有什么区别,特性就来源于中国人的这种调和五味的这个“和”的精神。

这种精神对当今世界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现在会发现,当今世界也是很乱啊,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大家之间会有冲突。专门有一个国外的学者写了一本书叫做《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怎么解决?那有些文明认为解决的方式就是把其他文明的精神上消灭,然后大家全部相信他们自己的那种文明。只有他们的文明是对的,其他文明都是错的,他想用这种方式解决,但是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人各有志,不同的民族之间也是民族各有志。非得让所有的民族都听你的,那这个实际上只能带来斗争。哪怕你有非常强的武器,你有原子弹,那些很弱的民族,他也可以搞恐怖主义,你最后就是斗争。

这个世界真正想要和平,那首先就要有和的精神,就是要懂得什么叫做“和”,就是要懂得这些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他们是可以在地球这样一个大容器里面,然后各自去发扬他们各自的东西,然后共同融汇出来一个我们或者可以叫做地球文化的一个东西。

然后通过这样的一种和的精神,而不是斗的精神,我们这个世界才有可能,最后大家能够好好的共存下去,而不是毁灭。这个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提法啊,可能真的就是中国文化和精神的一个最现代的体现。个人来说,我是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今天大家就先聊到这,下次我聊聊中国文字的心理吧,聊聊文字,及这个文字对人心理的影响,也挺好玩的。好,那今天就到这,各位朋友再见。

END

关注我们

让心理成长走进生活

让生活有温度

作者 | 朱建军

编辑 | 内小明

1 阅读:40
内明书院

内明书院

倡行心理服务,科普心理知识,与您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