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山随感

玉见沈华文评 2024-10-12 18:29:28

香山已经爬过很多次,每年的重阳节,都要去爬一个附近的高山,给自己许个愿望。

不知不觉已经坚持了三十多年。今天也是早早计划好,早晨五点半起床,地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香山脚下。

今天的香山,红叶还没有尽染,深秋的枯叶还没有渐黄,满目的翠绿还在展示着夏的尾声,进东门后看到的全是老者,没有看到年纪比我还轻的人,下山的时候才看见很多学生和中年人开始登山,可能我来的太早了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可能也应该划入老者的行列了,只是心态比他们年轻,但是跟他们对比起来,我的登山行头显得更加随意,只是换了一身运动服,携带了一瓶矿泉水。

他们几乎都背着登山包,戴着遮阳帽,手拿登山杖,穿着登山鞋,整套的装备,不仅显示了运动的常态,也凸显了专业的意味。

大批的旅行社游客已经开始进山,早一批登山者已经踏上归途。我与他们擦肩而过,一个人走入这茂密的森林之中,选择了一条未知的路,或者说很少有人走的路,整个登山的过程中一直是独行一人,穿行在迷雾重重的丛林中,孤独寂寞恐惧相伴,紧张又刺激,思绪翻滚,随手用语音将心理感受记录下来,待回家后整理一下,相对于长时间思路枯竭,无处下笔的写作,也是今天攀爬之外的一大收获。

人生也像登山,有的时候另辟蹊径,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我另辟蹊径的主要原因也是早上起床喝多了水,男性的难言之隐,就是随时随地的解决问题,所以选择一条没有同行的路,也是为了方便自己。

但是另外一个不适就是,发现了路边有一些遗弃的垃圾,没有人走的路,也就自然没有人收拾,帮忙归纳整理了一下,如果带个垃圾袋就好了,便于携带下山。

第三点走这样的路也给我一些启发,如同收藏,为了贪图近道。就想走捷径,殊不知所有的捷径比那种规范的路途都更加凶险,更加坎坷,而且在这条路上没有人能帮你,有的只是陷阱和荆棘。

我选择这条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作用力在同等的情况下,功能释放的状态是一样的,但是可能路途的距离是最短的,虽然险阻,虽然会充满坎坷,但是更具有挑战性。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我喜欢做这种探路者,而不喜欢做跟随者。

但是探路者的旅途是孤独的,早晨的山谷极其幽静,只听到鸟儿和老鸦的恬躁,却看不到任何的人影,与大路上喧嚣的人群不同。

独行者是要忍受一定的孤寂的,这种孤寂有的时候是常人无法忍受,甚至会带来恐惧的。

独行的小路,实际上就是山洪暴雨时冲刷出来的一条石流,这一条轨迹按照山谷自然形成。

肯定也是最简洁直接的,但是因为没有整理,裸露出来的都是被洪水冲刷出来的石子,虽然也有人走过的痕迹,但是碎石和泥土却让整个行程充满了许多的不可变数,有时陡立的需要四肢并用,还不时需要绕开那些下垂的树枝和荆棘,与那种铺好水泥正规的登山台阶不同,这一条路不仅丛林密布,而且这样的密林中,根本看不见一个同行的人,这是旅途中最恐惧的。

而你走到水泥的楼梯路上,回头再看一眼那个黢黑的树林,自己都不敢相信,是从这样的路中走过来的,因为修路的需要,山上的森林被修出一条宽宽的道路,两边的树木都被整齐的修剪,早晨登山的老者一字一句的朗诵着他们耳熟能详的诗篇,大妈的登山包外放的音乐让你恍惚间,走在了广场舞的大街上。

走在这种人声鼎沸,阳光普照的小路上,实际上心中充满的是安全,与刚才在独行的野路上行走的心理,充满了泥泞的孤寂,心中充满的是恐惧和欲望不同,那时心里只想快点结束,快点到达终点,结果欲速则不达,爬山其实最忌讳的就是气息紊乱,不能平稳呼吸的时候,很快就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慌猝。

走到最后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终于听见了前面有人说话的声音。虽然不是很近,但是起码给自己带来了方向,增添了信心。

翻越栏杆,终于能回到正常的爬山人流之中,才知道距离顶峰也就差几百米的距离了。

虽然独行,但是也必须掌握尺度,适当的时候还是要回归自然,回归人群之中。

但是,适当的尝试和挑战自己,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乐趣,这也是此次爬山最大的收获吧。

0 阅读:0
玉见沈华文评

玉见沈华文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