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卸磨杀驴?”上海,一男子在妻子在世时买了一套房子,妻子去世后,男子选择再婚。临

“卸磨杀驴?”上海,一男子在妻子在世时买了一套房子,妻子去世后,男子选择再婚。临终前,男子变更登记产权,将房子的80%留给新妻,剩余20%留给自己。男子去世后,他的4个子女打算平分父亲遗产,却发现房产落到了继母手里。子女要求对方归还房产,遭到拒绝后,子女们将继母告上法庭,以父亲老年痴呆多年为由,要求重新分配房产。法院的判决令人意想不到! 1998年,张大爷和原配妻子用大半辈子积蓄,买下了一套房子。在那个丈夫当家、妻子不争的年代,房产证上只写了张大爷一个人的名字,但这本红色的证书,却凝结着夫妻俩共同的汗水。 谁知五年后,妻子因病去世,留下张大爷和四个已经成家的子女。按照法律,这套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妻子走的那一刻,她名下那一半的产权,就悄然变成了遗产。这份遗产,本该由张大爷和四个孩子共同继承。 可一家人当时都陷在悲痛里,谁也没提分家产的事。也正因如此,这套房子的法律属性变了,它不再是张大爷的“个人财产”,而是他和四个子女“共同共有”的家。只不过,这个至关重要的事实,被所有人都忽略了。 日子还得往下过。张大爷晚年孤单,子女们也劝他再找个伴。2008年,他认识了同样单身无孩的刘阿姨,两人领证再婚。刘阿姨搬进了浦东老宅,把张大爷的起居照顾得井井有条,子女们看着父亲晚年有了依靠,也打心底里高兴。 这份平静的黄昏恋,却在十多年后埋下了一颗惊雷。2022年,刘阿姨陪着张大爷走进了不动产登记中心。张大爷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决定:他将房产的80%份额赠与给了刘阿姨,自己名下只留下20%。整个过程,四个亲生子女毫不知情。 真正的风暴,在2024年2月张大爷去世后才炸开。子女们办完后事,准备继承父亲遗产时,才从不动产中心查到了这个惊人的变更记录。他们找继母刘阿姨理论,强调这房子是亲生父母的共同财产,母亲那一半他们天然就有继承权。 更要命的是,他们甩出了父亲厚厚一沓病历,证明张大爷在办手续时,早已确诊阿尔兹海默症,精神状态根本不可能自主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法庭上,双方彻底撕破了脸。刘阿姨坚称:“老张当时清醒得很,他心甘情愿给我的,你们就是眼红!”为了佐证,她当庭播放了一段14秒的视频。画面里,只能看到老人颤颤巍巍地在文件上签下名字。一个签名动作,又能证明什么呢? 相比之下,子女方律师拿出的证据,却描绘出另一番光景:一摞泛黄的病历显示,张大爷早在2018年就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就诊记录,到2023年,病情已恶化至“重度智能障碍”。一个连按时吃药都记不清的人,真的能理解“80%产权份额转让”这么复杂的法律后果吗。 法官在反复观看视频后也指出,视频只记录了签字行为,无法证明老人对文件内容有清晰的认知。刘阿姨作为张大爷的主要照料者,对他每况愈下的精神状态不可能不知情。 她陪着一个认知障碍的老人去办理如此重大的财产转移,这种行为,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在利用老人的病情,“恶意串通,损害其他继承人的利益”,最终,法槌落下。法院的判决逻辑很清晰,直接推翻了那份看似“合法”的赠与。 从物权法上说,这房子本来就不是张大爷一个人的。在他原配妻子去世时,房子的一半产权就已成为遗产,四个子女都是合法继承人。张大爷根本无权在未征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处分不完全属于他的房产。这个赠与行为,从根上就侵犯了子女们的合法权益。 从民法上看,大量病历铁证如山,足以证明张大爷在办理产权变更时,已经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一个心智不全的人签下的法律文件,自然是无效的。 因此,法院最终判定2022年的产权变更手续无效。考虑到张大爷生前未立遗嘱,法院判决这套房产的全部份额归四个子女共同继承,每人各占四分之一。 不过,法律也没有完全不讲人情。考虑到刘阿姨与张大爷共同生活多年,确实付出了陪伴和照料,法院酌情判令四个子女每人向刘阿姨补偿10万元房屋折价款。至于刘阿姨索要金项链、戒指等其他财物的请求,因拿不出证据,被一并驳回。 一场看似温情的“黄昏赠与”,终究在法律面前现了原形。随着中国步入高龄化社会,失智症正像一个隐形的黑洞,悄然吞噬着无数家庭的财产与安宁。这个判决,裁决的是一个家庭的纠纷,但敲响的,却是整个社会的警钟。 信源:极目新闻——2025-07-30《上海一男子瞒着子女将80%浦东新区房产份额转给再婚妻子!法院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