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目前全社会对机器人“脑”“眼”投入不足8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

庚黑星君 2025-08-14 02:40:17

倪光南院士:目前全社会对机器人“脑”“眼”投入不足

8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和产业的深刻变革,国家正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在这一背景下,自动化机器人需要向AI机器人发展,以更好发挥其新质生产力作用。

倪光南表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提升机器人的智能水平,构建“脑、眼、行动”一体化系统,使得机器人能够真正地“看见世界、理解世界、行动于世界”。

倪光南认为,AI+空间计算开启了从二维交互向三维交互发展的新范式。大语言模型并非世界的全部,生成式AI也不能完全复制复杂的物理世界。空间计算和AI的融合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构三维物理世界,搭建大模型通向物理世界的桥梁,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

视觉是智能的起点。AI的眼睛,即AI+空间计算,旨在提升视觉功能。为了处理视觉信息,从眼睛开始,大脑的多个层面都需要参与。倪光南引用数据指出,一个四岁的小孩在四年中通过眼睛能学到的视频信息量,相当于一个典型大模型学习的互联网上所有公开文本信息量的总和。因此,大语言模型不能仅靠文本信息进行训练,还需依赖海量的视频信息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视觉是实现感知与控制的基础,也是大脑和物理世界之间的桥梁。机器人有了眼睛,就可以在移动环境中快速观察环境,确定精确位置。

除了“眼”,智能机器人还需要脑和行动系统,才能构成一个具身智能系统,从而全面体现机器人智慧,发挥其作用。

目前,全社会在“脑”和“眼”方面投入不足,成为制约机器人发展的短板。倪光南表示:“类比智能汽车被分为L1-L5不同等级,机器人领域也有相似的分类方式。现阶段机器人大致处于L1-L3水平。我们希望通过对眼睛和脑的发展,将机器人的整体智能水平提升至L4以上。只有达到这一水平,机器人才能真正体现其能力,尤其是在移动、自主和高精度作业方面,从而真正发挥机器人在提升生产效率方面的作用。”

他还建议,用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支持的开源机器人操作系统AGIROS来支撑机器人的行动。通过联合机器人产学研各方面资源,全面推进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通过开源开放、协同创新,为智能机器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倪光南说:“我们的目标是构建AI+机器人的生态系统,历史上大的领域出现了一些大的系统,比如PC时代的Wintel、移动通信时代的AA。进入AI机器人的世界、人工智能体的世界,要注重生态建设。未来,希望形成基于RISC-V芯片与AgileROS等系统的‘脑、眼、行动’一体化智能系统新生态。”

0 阅读:29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