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篇为何现在单身女人越来越多 林夏在深夜的瑜伽垫上完成最后一个猫牛式时,手机屏幕亮了——是母亲发来的视频邀请,背景里隐约能听见三姑六婆的笑声。她深吸一口气接起来,果然,镜头立刻切到一个陌生男人的脸:“这是你王阿姨的侄子,在国企上班,人可老实了。” 挂了电话,她望着窗外写字楼的灯火发呆。这是她独居的第五年,三十五岁,设计公司合伙人,名下有套带露台的小公寓。上周同学聚会,当年急着结婚的闺蜜正抱怨丈夫应酬晚归,而她刚结束一个跨国项目,口袋里揣着新到账的奖金。 不是没想过恋爱。二十五岁那年,她谈过一个男友,对方在她加班时摔了手机:“你就不能像别的女孩一样,下班回家做做饭?”后来遇见个聊得来的律师,却在见家长时被对方母亲拉住说:“我们家不找事业心太重的,以后总要生二胎。”她渐渐发现,很多时候,对方要的不是一个“伴侣”,而是一个符合“妻子模板”的角色——稳定、顾家、懂得牺牲。 更重要的是,她越来越能在单身生活里找到自洽。周末可以窝在沙发上看一整天纪录片,不用迁就谁的口味去吃辣;出差时在陌生城市的街头闲逛,随时能为一朵突然撞见的晚霞停下脚步;甚至连家里的书架,都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从高到低排列,不必妥协给“实用主义”。 公司新来的实习生曾问她:“夏姐,你不觉得孤单吗?”她指着露台上自己种的绣球花:“你看它们独自开在那儿,会觉得它们孤单吗?”那些花是她去年从花市搬回来的,如今枝繁叶茂,倒比小区里那些精心搭配的花丛更有生气。 她身边这样的姑娘不少。苏晴是儿科医生,值完夜班就在宿舍煮一碗加蛋的面,说“比应付相亲对象的客套话舒服”;赵晓棠开着家手作工作室,把赚来的钱分成三份,一份存着,一份旅行,一份买喜欢的布料,“婚姻又不能帮我绣出更好看的花”。她们不是拒绝爱情,只是不再把“结婚”当成人生的必答题。 前几天整理旧物,林夏翻出大学时的日记本,里面写着“希望二十八岁前有个家”。她笑着在旁边补了一句:“现在的家也很好,有书,有花,有随时能出发的勇气。” 其实单身女人越来越多,不过是因为她们终于有底气说:“我可以自己买花,也可以自己看海。”当生活不再需要用婚姻来证明圆满,当“一个人”也能活得热气腾腾,那么爱不爱,嫁不嫁,不过是选一种喜欢的方式,慢慢走。
第七十七篇为何现在单身女人越来越多 林夏在深夜的瑜伽垫上完成最后一个猫牛式
小明说这样的情感
2025-08-14 13:20: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