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比不过美国,机床干不过日本,汽车拼不过德国,电视斗不过韩国”,那些嘲笑我们的人,只盯着我们不足,却对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视而不见,对这个飞速崛起的国家选择性失明! 就拿芯片来说,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已经实现量产,2025年第二季度产能供不应求,汽车电子出货量持续增长。 更厉害的是,中芯国际还突破了7纳米制程工艺,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0%以上,这意味着咱们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迈出了一大步。 华为海思也没闲着,自研的AIISP芯片在视觉感知上取得突破,3D堆叠封装技术更是让低制程芯片也能有高性能。 长江存储的全国产NAND产线下半年就要试产,计划2026年底全球份额达到15%,到时候三星、海力士这些国际巨头可不能再小看咱们了。 再说说机床,日本和德国确实在高精度机床领域有优势,但中国也在迎头赶上。 格力智能装备的“高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这种机床采用一体式铸造龙门结构,快移速度和加速度国际领先,专门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加工。 科德数控的五轴机床更是出口到德国,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像飞机起落架、发动机叶盘这些高难度零件都能加工。 虽然整体行业利润还不高,但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的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都在增长,说明市场对咱们的技术越来越认可。 汽车方面,德国的机械制造确实厉害,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近半,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37.9%,超过第二至第五名的总和。 比亚迪、蔚来这些品牌在全球市场表现亮眼,比亚迪的插混技术还带动了全球市场的研发方向。 传统燃油车方面,咱们的混合动力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6%,甲醇汽车也在山西、陕西等地试点,吉利生产的甲醇汽车已经有上万辆在路上跑了。 更让人骄傲的是,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越来越高,2025年上半年达到5.1%,比亚迪、小鹏这些品牌在瑞典、丹麦等地都很受欢迎。 电视领域,韩国的三星、LG在OLED技术上确实领先,但中国品牌也有自己的优势。TCL华星的印刷OLED技术已经实现量产,这种技术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覆盖了手机、平板、电视等全场景,连医疗用的4K显示屏都能生产。 在MiniLED和大屏电视市场,中国品牌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25年618期间,线上市场75英寸及以上产品销量份额达45%,98寸和100寸电视价格大幅下降,加速了普及。 反观韩国,他们的OLED面板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21年的77.9%降到了2023年的16%,中国品牌的崛起势不可挡。 这些年,中国在科技和工业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咱们不否认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差距,但不能因为这些差距就否定整个国家的努力和成就。 从芯片到机床,从汽车到电视,中国都在一步步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距离,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反超。 那些只会嘲笑咱们的人,不妨多看看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看看这个正在飞速崛起的国家。只要咱们继续坚持自主创新,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领域让世界刮目相看。
终有人间清醒,国外一档节目中,专家说,欧洲像傻子一样看着中美芯片,半导体,科技大
【91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