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老年痴呆”的10大征兆,越早发现越好!

俊恩谈健康 2025-03-15 09:46:50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篇文章。

在此,友情地向您作出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坐在你对面,而你却不知道我是谁。

“你是我妈!”,“你是我妈?”,每天不知要重复多少遍的母女对话。

从开始的满脸泪水,到最后的相视而笑,这正是无数“老年痴呆”患者家庭正在面临的残酷写照。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我国正有超千万的家庭涡旋于其中,而无力自拔。

试想一下,午夜梦醒,八十岁的老母亲执意要出去接“刚上小学的女儿”放学,一点都不理会床边刚五十岁,就白了半个头的女儿多么无助。

又或是刚买菜回来,就被八十岁的老母迎头一棒,血洒当场。

老母亲还一边喊着有抢劫犯,一边穿梭在客厅要找“刚上幼儿园的女儿”逃命。受害的女儿还得自行处理伤口,继续照顾老母亲,并在这种跨时空的感动和心理疲惫中反复煎熬。

目前,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还很局限,并没有治愈的方法,多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

而在确诊前的十到十五年,甚至是三十年,有些患者就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征兆。此时,如果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合理干预,将大大减少了后面的各种负担。

征兆一、经常忘事

提到痴呆,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健忘吧。

一旦大脑记忆相关的区域出现故障,随着整合信息能力的下降,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经常想不起来事情。

短期的记忆会优先被攻击忘掉,就会出现同一个问题可能会问很多次,没有办法再记住新的事件,更别说银行卡密码、门锁密码这类,需要抽象思维能力来控制的东西,更是会被忘的一干二净。

也会丧失掉学习的能力,记忆就停留在原地并开始倒退。

到了中期,忘东忘西,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就像脑容量被缩小了,而那些停留在大脑深处的长期记忆,反而越发的清晰了。

这个时候患者的记忆,反而会停留在更年轻的时候,他们可以清晰叙述起儿时发生的点滴,他们会开始不停的说着曾经的人与事。

渐渐的到了晚期,长期记忆也会开始变得模糊。

不止是曾经发生的事件会被忘记,就连身边的至亲也早已不记得。她们常常会将自己的子女,认成自己的父母。这个时候他们更像是刚出生于这个世界,对一切都一无所知。

征兆二、丧失主动性

在大脑关于动机调控、注意力、规划决策力等相关功能衰退的时候,患者对于事物的主动性也会大幅降低。

开始可能是原来感兴趣的事情,都变得提不起兴趣;对于别人的邀约能拒绝就会拒绝;对于工作不再积极响应,而是更倾向于别人的安排,就算接受安排也是行动缓慢,大把的时间都用来发呆。

对事物的需求度降低,任何问题都习惯用“随便”了事,没有任何交流的欲望。在后期,更是会懒得动,甚至是身体不适也不会主动告知家属,全然一副冷漠的消极状态。

征兆三、疑神疑鬼

在脑部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患者就会出现认知功能紊乱。

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判断力都会持续降低,这直接会影响到他们对于周围人或事件发生的判断力,使他们变得疑神疑鬼。

比如有些患者,因为自己记忆力下降,忘记了东西放置的具体位置。

就觉得是周围人偷走了自己的东西,而又常常会不记得家人,以为是个陌生人。

在自己家里,有个爱偷自己东西的,陌生人!

再加上本身患者对一些事件记忆就模模糊糊,很容易会杜撰出一些被欺骗、被迫害的情节。在他的记忆中,这个陌生人可能还经常迫害他,而他又胆怯不敢与对方正面交流,只能自己疑神疑鬼。

并且随着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种猜忌心理也会越演越烈,患者会在正常与被迫害者之间反复横跳。再加上,越是这样越可能遭到家人各种无奈的反应,或是总对他们说是他们错了,这样只会更加刺激到患者,使双方都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征兆四、表达能力下降

当大脑内的语言中枢受到攻击的时候,负责表达能力、语法、语序及用词处理的区域受损,患者的表达能力就会下降。

在刚开始的时候,患者在说话的时候连贯性会没原来好,可能会比较容易停顿下来,想一下再继续说,或是经常性的重复某些话。

在对一项物品形容的时候,不具备准确性,比如“打印机”可能就会说成“打纸的那个东西”。

到中期,在与人对话的过程中基本就不存在逻辑性一说,经常会是答非所问,或是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并会用一大堆非常繁冗的话语,来形容本该三两句话就可以总结的东西。

并且不能专注的去听别人说,也抓不住别人说话的重点,尤其是一些抽象感念更是无法理解,和人沟通起来变得更加困难。

到最后,随着记忆力的不断退化,以及交流中各种不好体验,患者可能会出现失语。

征兆五、爱迷路

当大脑内负责方向感和空间定位的区域受到攻击的时候,患者辨别方向的能力和路线规划、周围环境形态识别等能力都会衰退,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爱迷路。

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对于一些需要选择的路线,会出现短暂的迷失方向。

比如常去的超市,突然忘记从哪个口出了;或是在一些大型商场里,走着走着突然迷失了方向。尤其是在一些转角处或是十字路口,就好像忘记了每天应该往哪边走一样,会有一时的犹豫。

这种迷失感随着大脑受损区域的扩大,也会越来越严重。

比如经常会在家附近迷路,在楼下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自己单元门。早晨独自出门后无法自行回家,有些患者甚至就会直接走失。

对于家附近的建筑物的映像也变的越来越模糊,即便遇到好心人帮助,也无法完整的叙述出自己的住址,思维不具有连贯性,只会让他们越形容越乱。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多数患者最后都只能被困在家中,但这并不会让他们的病情好转。在最后他们丧失全部方向感之前,可能甚至会由于方向感的错乱出现幻觉。

做出一些反常行为,比如撞墙、在房间大小便等,给自己和家人都带来很大的困扰。

征兆六、易上当受骗

当大脑负责理性分析、风险评估以及判断决策的区域功能出现障碍时,患者对各类信息的甄别能力、警觉性就会降低,极易上当受骗。

他们不能很好的识别出骗子的欺骗行为,在面对一些电销“保健品”或是“高回报”理财产品的高压销售模式中,他们往往沟通钝化,无法招架,极易陷入对方制造好的圈套,并对其深信不疑。这个时候就算有身边亲属来阻止,他们往往也会比较偏执,认准的就很难回头。

而且,他们对于被骗事件很轻易就会忘记,所以会频繁的上当受骗,即便的相似的骗局,依然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骗。

到后期,甚至有些患者在丧失判断决策力的同时,会出现变态信任倾向。

就是相对于自己身边的亲人,他们会更相信陌生人,对陌生人更好,很轻易就会将自己的东西给予对方,甚至可以直接和对方走。

征兆七、喜欢攒废品

当患者认知、执行能力受损的时候,他们通常没办法去正确的认识物品的价值、作用,也无法很好的将物品整理,就会出现喜欢攒东西的行为。

就比如洗漱用品柜里发现了拖鞋,橱柜里发现了废旧纸壳子,衣柜里藏着用完了的空油瓶……这些废品被随手乱放,或是变成了宝贝珍藏起来,都预示着痴呆已经发生到一定程度了。他们没有办法去衡量这些物品的价值,都认为是有用的。

开始可能是攒成百上千的塑料袋,一些我们认为的废品舍不得扔掉都攒起来。慢慢的就开始从外面往家里面捡东西,废纸、纸箱子,甚至是垃圾、石头。

只要是他们在一瞬间看上的,都可能被捡回来“收藏”,家里就如同一个小型垃圾场。

他们还会从攒东西发展到空间的占有,见不得家里有空闲的空间,全部都要塞得满满当当。家人就算制止,也是无济于事。

征兆八、情绪变幻莫测

当大脑损伤波及到情绪控制系统的时候,患者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常常会在短时间内莫名其妙的出现多种情绪,尤其是愤怒。

开始的时候,多会是自我情绪无法控制的放大,比如看到感性的事情会大哭,因家人的一句小抱怨就可能会破口大骂。

随着记忆障碍严重,患者自我意识慢慢被瓦解,语言表达能力又被限制,肢体冲突就成了他们仅有的突破口。

而且他们的很容易将家人当成陌生人,在感受到威胁感的同时,稍有不顺心就可能触发他们的攻击模式。

他们会经常性的打骂家人,不分原由的对其进行言语侮辱。

征兆九、生活无法自理

当这种功能性衰退波及到大脑的执行力区域神经元时,如负责分配注意力、决策、控制冲动及制定计划、处理惯性动作的时候,随着受损面积的增加,患者处理事情的能力和决策能力都会相应的下降。

日常中就会出现诸如,穿衣服时前后、内外分不清楚,扣子无法正常对上,或是反复无意识的穿脱;洗漱挤牙膏、刷牙、洗脸这些简单动作的步骤都可能错乱,比如把牙膏涂一脸;吃饭时会拿不稳碗筷,饭菜吃不到嘴里,弄得哪里都是。

家务活干起来也变得费劲,不是找不到拖把,就是不知道拖到哪里了,有一点干扰(比如有电话进来等)就忘记了前面做的事。还可能出现激进和拖延,比如半夜睡醒就要开始打扫卫生,或是扫到一半就开始发呆,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

征兆十、变得孤僻

伴随着大脑多项功能的衰退,患者无论从生理到心理都有了巨大的改变,这个时候他们可能就会变得十分孤僻。

与生病前相比,他们无法记住周围人的面容,甚至是名字;语言表达能力衰退,他们甚至无法处理简单的社交;没有家人的陪伴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躲避在家中,消极对待一切。

而在家中,受疾病影响他们无法感受到过多的情感,也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又因为自己一些无法控制的反常行为,如丢三落四、生活无法自理、攻击人等,经常需要面对的是家人无奈、痛苦,甚至是责备的面容,这种难以跨越的隔阂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孤僻。

总而言之,老年痴呆的病程一般都很漫长,数十年不等。

它虽然没有恶性肿瘤那样极高的致死率,但其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的情感创伤,绝不亚于任何一种绝症。患者在患病后,尊严随着认知一起衰退,家人在漫长的照顾过程中往往承受着身心多重压力。

一旦出现了总爱忘事及迷失方向、表达能力及主动性下降、孤僻、容易暴躁等行为改变,切不可大意,这极有可能是老年痴呆发出的预警信号。

早发现、早干预,不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也可以留个家属更多时间去准备,降低对家庭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郭茜茜,郭尔楚,钟振国.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13):4.DOI:10.11954/ytctyy.201513016.

[2] 李佳倩,吴欣娟.减轻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 2015(9):3.DOI:CNKI:SUN:HLGL.0.2015-09-017.

[3] 谢琰臣.老年痴呆有哪些早期信号[J].健康必读:医保天地, 2015, 000(006):P.32-32.

[4] 吴晓涵.老年痴呆行为与心理症状的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J].健康之家, 2022.

2 阅读:508
俊恩谈健康

俊恩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