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越减越“负”,干部沉默,群众不解,科学落实是关键

清风挽明月 2024-07-19 22:24:48

最近几年,基层治理中最多的一个话题和任务就是给基层减负,可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单论重视程度那是非常之高,上至顶层领导,下至黎民百姓都知道有这么个事。可是,到乡镇走走,到村委看看,减负效果似乎并没有出实效。

像这种工作任务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就是给基层增加负担,越减越“负”的典型代表。可以想象,现在农村大量人口外流,留在村内的都是老弱病残,以“38、99、61”为主,哪里会有那么多矛盾纠纷呢?

一个乡镇700多件矛盾纠纷,太可怕了,那里的民风民情太可怕,正常人都觉得不可能。可是,为了突出基层治理效果,以任务数要求录入农村矛盾纠纷数量的地方并不单一。为了完成任务,村委干部和乡镇干部,没有也只能硬编,部门完全是纵容弄虚作假。

还是“半月谈”敢说实话,基层减负要突破“八种定式”,实际工作中是很不容易的,毕竟很多领导已经习惯了原先的工作模式,形成了思维定式,很难改变。

比如层层加码,不管是下达任务也好,还是开会传达精神也罢,不加码怎么体现认真负责呢,不加码怎么收获业绩呢?曾经与某个村支部书记聊天,他就参加过多次这样的会议,“学习×××重要精神的精神的指示”,一般老百姓可能还听不懂,但参加过基层学习会或者了解基层的人就能秒懂。

还比如农村调研,提前几天就通知到了被调研村委,首先就是做好全村卫生大扫除,村干部、公益性岗位全部出动,打扫干净好接客;其次是准备好各种资料,做好主题发言;三是确定调研路线,尽量不与农民接触或者定点接触,保证调研的效果。

再比如村委值班,按道理村干部属于半脱产干部,是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负责村内管理,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才是主责。完全不需要365天值班值守,现在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坐班制”,随时随地要求村委要有人,不然就可能被通报或者处罚。轮流值班有必要,方便群众办事,可节假日非紧急事务,村干部真没必要值守,没有意义。

作为一般百姓只要基层干部能尽心服务就好,有机会与本地父母官熟络、随时联系就非常高兴。而今,很多农民连本乡本镇的领导都不认识,都没见过,完全脱离的群众。而这些领导心里也有苦,天天应付指标,想下村走走的时间都不多,下面群众骂上面领导不满意,左右都不是人。基层减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早点实现,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吧。

0 阅读:0

清风挽明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