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为何没有田忌赛马后续?愚蠢的胜利,几年后他付出了惨痛代价

青文评过去 2025-01-16 05:40:50

世人皆知,田忌赛马智胜齐王,殊不知田忌此举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场无关紧要的胜负,却差点要了他的性命。

所以说,故事要讲全,否则只会误人子弟。

如果真有人信了田忌所谓的“智慧”,最终只会吃大亏的。

田忌赛马埋祸端

田忌赛马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其中的弯弯绕绕却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

田忌赛马中,最关键的人物既非田忌,也非齐威王,而是深藏幕后的孙膑。

孙膑与庞涓师出同门,都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鬼谷子一生收徒不多,但是每一个入世的弟子,都能搅动天下,引来巨变。孙膑和庞涓也一样。

庞涓入世,立刻受到魏惠王的重用,魏国得以崛起于诸侯之中,成为当时第一的强国。当时的魏国有多强?诸侯争相与之结盟,即使没能结盟的,也尽量保持良好关系,以求结下善缘。

即使是强横的秦国,当时都要对魏国礼让三分。

而这一切都是庞涓带来的,因此魏惠王对于庞涓可谓是恩宠有加。

庞涓的风光与得势,自然招来那些魏国老臣的不满。自从庞涓这个年轻人来了,他们就被君王疏远。他们的劝谏君王也不听,就听庞涓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人在朝堂上与庞涓针锋相对。

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庞涓觉得自己要找个帮手,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自己的师弟孙膑。

孙膑与庞涓相交莫逆,接到庞涓的书信,他第一时间收拾包裹赶往魏国。还别说,兄弟二人联手,那些魏国老臣根本不是对手。

如果事情到这里就打住,那也算是一段佳话。可惜庞涓肚量不太行,他发现:自己这个师弟的本事还在自己之上。

庞涓开始担心孙膑抢了自己的风头,将自己取而代之,于是他开始算计孙膑。天真的孙膑哪里知道什么叫“人心险恶”,结果着了庞涓的道。

不仅受到膑刑,还对庞涓感恩戴德。他以为陷害自己的是那些魏国老臣,殊不知,这一切其实是自己的“好师兄”安排的。

得知真相的孙膑设法逃到齐国,成为了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此时的孙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向庞涓复仇。

但是他初来乍到,如何得到齐国君臣的重用呢?他需要一个展现自己本事的机会,这才有了田忌赛马。

当时齐国君臣间很流行赛马比赛,当时的规矩是将马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马和上等马比,中等马和中等马比,下等马和下等马比。

田忌很痴迷于这种运动,经常和人比试。田忌毕竟是军中大将,手里有几匹千里良驹没什么奇怪的。所以他经常获胜。

唯一让他郁闷的是,他还没赢过齐威王。

其实这也正常,齐威王身为齐国国君,手里的马自然也是齐国最好的。田忌的马再好,能好过齐威王的马?

由于田忌太想赢一次了,于是问计孙膑。孙膑观察一番后,告诉田忌:“想赢就不能守规矩,用你的上等马迎战国君的中等马,中等马迎战国君的下等马,而下等马迎战国君的上等马。届时将军必胜。”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果然赢了齐威王。

田忌十分高兴,回去后好好地感谢了孙膑一番,并将其引以为上宾,举荐给齐威王。

田忌不知道的是,整件事中,他才是最大的输家。他虽然赢了齐威王一次,但是却为将来埋下了祸端。

而最大的赢家自然是孙膑了,凭借此事,他获得了田忌的信任,得以借田忌的手来复仇。

至于那留下的隐患,以后找机会再帮田忌一把得了。

屡立战功得罪人

公元前354年,赵国出兵攻打卫国。

此事原本没什么,卫国就是个小国,不足为虑。可问题是卫国是魏国的盟友,赵国此举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

因为盟约的关系,魏国必须出兵,否则颜面何存?

为了起到震慑作用,魏国派出庞涓领兵,攻打赵国。赵国的军队、城池在庞涓的大军面前形同虚设,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庞涓就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无奈之下,只得向齐国求援。

齐国君臣为此争吵不休,毕竟齐国和赵国的关系不咋地。最后,还是齐威王大手一挥,让田忌率领一支军队前去增援赵国。

其实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毕竟当时可没人认为有人可以击败庞涓。齐威王如此安排,无异于将田忌放在火上烤。

反正齐国确实出兵援助赵国了,田忌打了败仗,如果战死沙场,还能追封一下。如果侥幸活了下来,那到时候就等着被追究责任吧。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齐威王这是故意坑田忌。至于原因嘛,要说和田忌赛马赢了齐威王无关,估计没人信。

好在田忌身边有孙膑,在田忌的力荐下,孙膑得以以军师的身份跟随田忌出征。孙膑隐忍多年,就是为了向庞涓报仇,此时自然全力帮助田忌。

田忌采纳孙膑的建议,先是声东击西,然后又是围魏救赵,将魏军玩弄于五张之间。

最终,田忌在桂陵一带大败魏军,俘获了魏军主帅庞涓。按照孙膑的意思,最好把庞涓斩了,以免节外生枝。可惜有小人从中作梗,最终庞涓被齐威王给放了。

齐威王此举无异于放虎归山。果然,一年后魏军卷土重来,齐威王故技重施,再次派田忌出征,孙膑从旁辅佐。

这一次,孙膑是铁了心要杀了庞涓。孙膑使用“减灶计”,成功诱敌深入,最终在马陵一带再次大败魏军。这次庞涓就没那么好运气了,直接万箭穿心而亡。

孙膑报了仇,田忌接连两次立下大功。齐威王虽然没能坑到田忌,但是齐国的威望因此大增,甚至超越了当时的魏国,所以他也很满意。

按理说这该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却有一个人闷闷不乐。此人便是齐国名臣邹忌。

事实上,田忌的两次大胜,让他彻底得罪了邹忌。

邹忌是个文臣。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臣,都喜欢玩纵横家那套,最好是弹指间百万大军灰飞烟灭。他们最烦的就是真刀真枪地打,感觉那样显不出自己的本事。

因此,这两次出兵,其实邹忌都是反对的。

要是田忌打输了,二人倒还能相安无事,说不定邹忌还能帮田忌说说话。但是田忌打赢了,这不是打邹忌的脸吗?

他前脚刚说打不赢,后脚田忌就打了大胜仗,这让邹忌情何以堪?

于是,他将田忌给嫉恨上了。

不听劝告遭算计

孙膑与田忌认识这么久,交情自然是不错的。当初田忌赛马,孙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坑了田忌一把。说实话,孙膑心里还是觉得挺对不住田忌的。

而齐国朝堂上的情况,他自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明白,田忌此次回去,怕是凶多吉少,必定会面对邹忌的打击、报复。

因此他建议田忌拥兵自重,趁着掌握齐国大军,又大胜而归,控制住齐国朝堂。到时候齐国自然没人可以奈何他。

但是田忌是个实在人,他觉得齐威王待他不薄,他怎能做出这种不忠不义的事情?于是他果断拒绝了孙膑的建议。

结果一切都被孙膑料中了,邹忌果然出手了。

邹忌派了一个名叫公孙阅的人到街上闲逛。这公孙阅到处惹是生非,逢人就说自己是田忌的门客。

后来,公孙阅更是找到一个占卜师,问道:“我乃大将军田忌的门客,咱们大将军两次大败魏军,天下无敌。现在大将军想要做一件大事,但是没有十足把握,需要你帮忙占卜下吉凶。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占卜完后,这边公孙阅前脚离开,邹忌后脚就派人将占卜师给抓了起来,送到齐威王面前。

听完占卜师的话,齐威王对于田忌谋反一事已经信了八成。但是田忌毕竟是齐国老臣,而且还是宗亲,按理说他不会谋反才对。

邹忌见状添油加醋道:“大王,田忌当年赛马的时候不惜用计都要赢你,显然没把你放在眼里。说不定那时候他就有了不臣之心。”

齐威王一想,对呀,这田忌哪里有做臣子的样子?于是派人去抓田忌。

幸好田忌的门客不顾生死,赶去给田忌报信,田忌闻言,直接丢下大军,逃到了楚国避难。

楚国对于田忌这位击杀了庞涓的名将,那是双手欢迎。楚惠王以礼相待,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很显然,他想要招揽田忌。

不过事情到这里还没完,后面的发展更加魔幻。邹忌虽然赶走了田忌,但是他总担心田忌重新回到齐国。为了以绝后患,他派了个叫杜赫的门客前去游说楚惠王。

杜赫告诉楚惠王:“邹忌一直敌视楚国,其实是担心田忌还会返回齐国。大王如果给田忌一块封地,他一定会留在楚国为大王效力。而邹忌也会因此而感谢大王的。到时候大王得到田忌,又和齐国交好,自然可以大展宏图,成就一番事业。”

我是不太理解古人的脑回路,还能这么劝人的?到最后邹忌图啥呀?觉得田忌在楚国过得不好,还特意帮他要封地?还不如派个死士直接解决了田忌得了。

反正田忌最后留在了楚国。

而这一切,要说与“田忌赛马”这件事无关,那是不可能的。身为臣子,不讲规矩,对君王耍计谋,那么遭到猜忌、记恨是必然的。

即使放到现在,下属因为某些事情驳了领导的面子,至少也要被穿小鞋。

虽然过了两千多年,但是人性却没有多少变化。很多人以为“田忌赛马”是大智慧,其实只是“小聪明”罢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出这种捡了芝麻丢西瓜的事情呢?

参考资料:

《史记》

《战国策》

0 阅读:16
青文评过去

青文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