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国体育总会向美国发去了最后通知,中美两国体育双边交往就此断绝。
而引发如此大事的引子却只是一位19岁的小姑娘。
这个姑娘名叫胡娜,在1981年至1983年间,她的名字先后9次登上《人民日报》,整整10篇文章见证了她从为国争光到“叛国留美”的离奇轨迹。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1982年的那个秋天。

带不带胡娜去美国,当年国内是有些争执的。
胡娜的网球实力自是没话说,可正是这份实力让国家有了顾虑。
此前胡娜已经去过两次美国了,一次1979年,一次1981年,两次赛场亮相让美国人看上了这个还不到二十的小姑娘。
当胡娜1981年在美国拿下白宫杯女单冠军后,一纸邀请函便发到了中国。
美国网协说了,希望能邀请胡娜去美国训练。
国家没准。
而胡娜的态度则是:“国家不让去,咱们自己找赞助去美国怎么样?”
这种“双向奔赴”在那个年代自然让人忧心重重。

可当时中美关系刚刚缓和,考虑到美国对胡娜的重视,国家仍旧是大局为重,选择赌一把让胡娜过去比赛。
1982年7月的时候,我国女子网球队坐上飞机去了旧金山,那是第20届联合会杯比赛的地方。
姑娘们能站上国际舞台比赛自是喜笑颜开,可领队与教练们却面色微苦,因为体委交代了“做好预防,一切行动集体化”。
在里根夫人热烈的欢迎词里,我国队员住进了圣塔克拉拉花园酒店的一楼。
这份美国的安排在之后让教练沈建球吃了挂落。
“不是说好要严加防范吗?你为什么不把门锁上?”

沈建球当时没吱声,可之后再谈起便说出了苦处:“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队,把运动员的房门锁上,外人看了会怎么想?再说,门锁了,外面就是大花园,不能开窗户出去吗?”
因为出国前的那句嘱托,领队与教练都操碎了心,不管是训练,还是吃饭睡觉,队员们全都一起行动,连7月15日当地华侨给中国队办的接风宴也没准队员用长途跋涉要休息当理由,全都逮去了会上。
第二天比赛的时候,胡娜发挥得很稳健,用6-1、6-2的比分秋风扫落叶般干净干掉了冈本久美子,之后遇见队友失利也毫不在意,第三场与李心意双打用6-3、6-2的大比分为中国锁定胜局。
这种绝对实力引得所有人侧目,人人都为下场要与中国比赛的德国捏了把汗。
可当时谁都没想到,最后汗如雨下的却是中国。

7月21日早上的时候,队员们在餐桌上大快朵唯,势要拿下随后的比赛。
可没多久,一股茫然与惶恐的情绪便在这支队伍里爆发了。
“少了一个人!”
“胡娜怎么没来?”
“回房看了,她不在里面。”
……
原本自信满满的队伍立马变作了乱鸟,这个去花园,那个去房间,一时间,整个酒店都铺满了中国人。
可还是没人找到胡娜,找到这个第一轮帮助国家干净淘汰日本的绝对主力。
冷静下来后,教练沈建球开始调查起了胡娜的房间。
被褥没动、球拍还在房间里……

种种线索与队友的话语让沈建球得出一个结论——胡娜跑了,她昨晚和衣而睡,趁着队友李心意睡着后跑的。
国家最开始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打电话给领事馆的时候,领队金恕的声音都是颤抖的,他当了多年的欧美处处长了,可这种事想一想都让他背脊发凉,这可是离祖国一万多公里的异国他乡。
在电话里,总领事馆的领事宽慰金恕,让他别慌,他们马上带人过来。
一个小时后,在酒店的小房间里,所有中国人都挤在一起商量怎么办。
可正在众人焦急万分的时候,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人们的讨论。

打开房门,来人的胸前挂着比赛工作人员的铭牌,他只简单地说了一句话。
“胡娜已经通过她的律师打来电话说,她在外面很安全,你们不用找了。她已经向美国政府提出要求政治庇护,同时通过大会通知你们,希望你们保密。”
政治庇护!
才赶来没多久的总领事一听到这词立马变了脸色,他定了定神向工作人员说了两个要求。
“我们可以保密,但是我们要求,第一,你们要负责把我们胡娜找回来,交给我们,第二,你们要保证我们现在留在这里的其他人员的安全。”
异国他乡,再大的事都等回国了再说。

当天的中德之战没有任何悬念,中国全军覆没。
拒绝了原本的安慰赛后,第二天,中国队全体匆匆回了国,除了胡娜。
在队员们离去的那个早上,“中国网球运动员胡娜要求政治避难”的消息已经成了美国无数报纸的头版头条。
在旧金山机场应付记者提问的沈建球更是满嘴的苦涩。

国际风波
1982年8月16日,网球国家队改组,副总教练沈建球、队员李心意离开国家队。
1天后,国家正式与美国驻华大使会晤,对胡娜一事做出严肃声明,要求美方要为大局考虑。
第二年1月31日,中国网球协会向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发函,表示如果胡娜回来,他们仍旧会选派胡娜参与当年的国际女子网球赛。
美国的正式回应在2个月后的4月4日,只是这份回应绝不是我国想看到的。
那天,美国正式宣布给予胡娜“政治庇护”。
3天后,中美体育断交,即日起停止中美文化交流计划中尚未执行的全部项目。
胡娜这一逃让中国体育断了条腿。

胡娜的离开最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她的父母。
在得知女儿留美后,老两口多次找领导,请他们多花些力劝女儿回来。
为了让女儿回国,他们将一封又一封信件通过国家递送了出去。
胡父在信里写到:“们全家老小都为你身在异乡不能与我们全家人团聚而感到非常的不安,为此也使我和你母亲万分痛苦,你母亲因思念你,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失眠而睡不着觉,因想念你也不知痛哭了多少次,流下了多少眼泪……”
他怀揣着悲痛的心情告诫女儿,如果她不能回来,她母亲的身体可能就会撑不住了。
“照这样继续下去,你妈的后果你一定是想象得到的。你知道她是多么的爱你啊!”
寄信、托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带去家乡的糖果、给美国众议院议长托马斯写信求助……
胡娜的父母用尽一切方法试图让女儿回头。
可胡娜还是没有回来。

胡娜被人蒙骗当枪使了,是当年她亲朋好友们的共识。
理由也简单,申请政治避难这种事,别说去做了,以胡娜的文化水平,她之前连这个词都不会听过。
换而言之,这不是胡娜能做出的事,她的背后还有人。
中国体育总会的领导对美方宣称胡娜受到了政治迫害的事感到气愤至极。
“美国当局现在拿不出一点象样的理由,居然散布说什么胡娜“避难”是因为要她入党和当先进。这种话能骗得了谁呢?胡娜曾写过入党申请书,这完全是她自己的主动……怎么把事情完全颠倒过来,说成是组织上强迫她入党而遭她拒绝呢?”
“申请政治避难”“避免卷入派系之争”“不给任何一国政府制造任何进一步的麻烦”……
在胡娜的公开表态里,一个个不属于胡娜能说出的话,一句句说了出来。
甚至在她的公开信里,文化程度不高的她居然用了“就此搁笔,顺祝金安”这样的文言语句作为结尾。

那是八十年代,远不如现在信息都发达,这些事,胡娜自己是做不来的。
而为帮胡娜出谋代笔的人,其实沈建球心里有点猜测。
对自家的队员,沈建球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可以说他自己后半生都因这事搭了进去。
可沈建球不恨胡娜。
“我曾经有一次开玩笑说,如果胡娜见到我,她要赔我100万。其实我不恨她,她那时候太年轻,那么热爱网球,打得也是国内甚至是亚洲最好的,发生那样的事不能怪她,要说恨,我更恨那个吴岱勋。”
吴岱勋,中国台北网球队领队,在1981年带队参赛时与同在日本比赛的胡娜有了接触。
借着要为胡娜在台北寻找叔公的由头,两人的关系贴近了。
在胡娜的消失的那个早上,沈建球碰见了吴岱勋。
当时沈建球急着找胡娜,本打算应付个招呼便算结束,可没想到,这个吴岱勋开头第一句便是:“沈指导,找到没有?”
心急火燎的沈建球回了句没找到便匆忙离去,可事后他才反应过来:“我心想,你怎么知道?你这不是贼喊捉贼吗?”

而之后,胡娜离开美国后便去了台北。
对这个天赋极佳的弟子,沈建球觉得十分可惜:“胡娜当时才多大,19岁她懂什么?她哪里知道什么是政治避难?她哪里知道政治避难的后果是什么?她一心只想打好网球,想出国训练,没想到找错了门。据我们事后分析,应该是吴岱勋主动找的她。吴岱勋本身就是有家室的人,有老婆有小孩,他才不管你胡娜能打进世界前多少,他看中的完全就是男女之情,看中的是胡娜的年轻美貌,而不是说要培养她。”
这种遗憾至今也没能稍缓多少,沈建球直言胡娜这桩事让中国网球在亚运会实现金牌零突破晚了4年。
同样成了池鱼的李心意在1986年举办的第10届亚运会上替胡娜实现了救赎,拿下了女单和女团金牌。
可刚拿下金牌,李心意便隐约吐露了那份委屈,她对献花给自己的人讲,这花首先得给沈建球。

沈建球觉得曾经的弟子是为情所困,一时失足。
可胡娜不这么觉得。
“如果当初我为情所困,也许我早结婚了;如果当初我为情所困,也许我在退役后就结婚了。为什么我苦苦地追逐我的职业选手梦想,退役后又不肯舍弃网球呢?所以当年的决定只是很纯的动机,我想打职业比赛。”
有无数人猜测胡娜当时做法的动机,而胡娜对外的说法永远只有一个,她要打比赛,她要打世界比赛。
这个说法得到了许多知情者的认可,与胡娜年龄相仿的国家队教练傅众说:“像我们很多队员,能拿个全国冠军就挺知足了。她不甘心,不满足现状,特想去国外打球。”
不管怎么说,事情最后到了什么结果,胡娜实现了自己去国外的愿望,可这份载着更多期盼的梦想却在之后破灭了。
获得美国“政治庇护”后,胡娜留在了美国。

可在那个地方,她没有亲人,也没有身份,在浪费掉巅峰期一整年后,美国政府才给她批下了居留权。
拖延到1985年,胡娜才又一次站上了职业比赛的舞台。
长期的缺阵让胡娜的身体都有些发福了,可站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全英俱乐部草地赛场时,她仍旧激动万分。
“当我站在温布顿中央球场比赛时,心里很激动。因为毕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只不过最初的时候,她的梦想其实还有个限定词“代表中国比赛”。
资格赛、正选赛……
胡娜忍着唾骂开启了自己的追梦之旅,可惜温网比赛第三轮就是她最好的成绩,世界前50就是她最好的排名。
她的路途只走到了这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异国他乡的那段时间里,胡娜在比赛时仍旧时不时能听到一些熟悉而陌生的中国话:“胡娜,加油!”她说每一次自己都会忍不住流下泪。
只可惜,当她做出那个选择后,她再也不可能在中国听到曾经上万同胞一同为她加油的声浪了。
1991年,胡娜因伤退役了。
5年后,她从美国去了台湾,在台北县碧潭成立了一家网球俱乐部继续培养网球运动员。
2014年的时候,胡娜的名字时隔32年再度在中国响起。
只不过这一次她带来的不是避难申请,而是自己的画作。
当年11月16日的上午,胡娜将12幅精挑细选的画作放到了北京联合画展里。
现在的她又多了一个画家身份。

这次高调亮相,有人批判,有人包容,甚至各大报刊还打起了论战。
可这些,胡娜都不在乎。
她说自己这一生最重要的人便是自己的外公。
这个曾获得全国网球锦标赛男双冠军比赛的男人带着她走上了网球之路。
在温岭的一手栽培下,那个拎着背包坐着火车到处打比赛的胡娜才有两种种辉煌。
15岁夺得全国青少年女单冠军、16岁拿到全国甲组女单冠军……
胡娜包揽下的全部奖杯,每一份都有外公的血汗。
在胡娜刚刚在美国获得比赛机会的时候,外公的信件跨过重洋来到了她的身边。
对于那些纷纷扰扰,外公一句没提,只是讲“场上要镇定,不要让慌乱的情绪影响临场发挥。”
这封信自此成了胡娜的贴身物,每次居间休息,她都回拿出来读一读。

胡娜退役的前一年,外公来美国看了她一趟。
这段3个多月的日子,是胡娜与外公共度的最后时光。
去台北结果没能见到国内外公最后一面,胡娜讲,这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82年时你还会选择在美国么?”
几乎所有人都会把这个问题抛给胡娜,胡娜几乎都回避了。
她知道大家期待什么答案,可那不是她心里的答案。
“但我当时就只是单纯的希望能打上职业比赛,我没有那些歪想法,如果再选一次,我可能还是会选择去打职业化这条路。”

现在的胡娜每年会抽3个月陪伴在父母身边,其他时候都会在台北忙学校的事情,只是每天都会和父母通一次电话。
曾经的经历让她多了些教训,这个习惯,这么久了都没有一次落下。
相较于大众对胡娜的谴责,熟悉胡娜的人心情更多是可惜,因为她曾是中国最好的女子网球选手。
傅众感慨讲到:“她哪怕晚走半年,就能赶上国家送运动员出国训练和比赛了。”
其实那时候,国家已经决定要对外开放,让优秀运动员走出国门见识世界了。
就连当年拒绝美国的邀请,也是出于保密考虑。

“其实我们当时都和尼克谈好了,我们这边除了胡娜另加3个人去,尼克也同意了,不过因为82年底有亚运会,所以双方谈好亚运会结束后再去。我们那时候没到成行前都不宣布的,所以胡娜不知道这个事,还以为我们不让她去呢,结果就发生了后来的事件。”
可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
冥冥之中或有巧合,胡娜出走那一年里,李娜出生了,胡娜的队友余丽桥还成了李娜的启蒙老师。
中国没了胡娜,还会有李娜,1982年那场闹剧或许是“一个小女孩的梦想”,只是可惜,胡娜其实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信息来源:
博客天下《“叛逃者”胡娜归来》
人民网《媒体斥责胡娜:5000年中华文明不原谅叛国者》
观察者网《出走美国32年的前网球选手胡娜回中国办画展》
用户11xxx54
公安局干嘛去了?这个人根本不应该入境,进来就应该收监。
让一切随风!
为了人民币而已。假的一生
曾ai李999
为什么让她再次踏进祖国的大门?
用户18xxx69 回复 07-05 18:07
她老公牛逼
余副总
祖国欢迎你[点赞]
有球必应 回复 07-05 15:18
你代表不了祖国
绎同
人都说,在中国时间能解决一切,还真是!
笨笨塔格
叛国者!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高圆圆啊[得瑟]
平和的心
不应该给她发签证。
用户62xxx04
怎么让这类人来中国!
依哥
看完文章,能感受她内心苦涩与纠结。是时代与大环境的牺牲品。但我不原谅背叛者!
嘉叶生南国 回复 07-02 14:07
叛徒神气什么?当初借口“避难”逃窜,后来又窜台岛,冒充“某某义士”,现在又装孙子“谁也不能让我不爱“祖国””……
不再言语
看李娜之遭遇,理解胡娜当年的行为。
zgzfr 回复 07-09 15:43
李娜没吃亏。她这样的水平,如果是一个外国人的话,得到的远远少于她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