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逐际动力张巍让天下没有难落地的机器人
“让天下没有难落地的机器人。”
在这样解释定位和使命后,量子位大概感受到了逐际动力被投资的原因——
至少是成为阿里第一个具身智能投资项目的原因。
实际上,之前更多的时候,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更倾向于用“英伟达”来类比,因为英伟达提供了一个底层平台,可以让游戏、汽车、机器人等等不同领域的创新,成为可能。
逐际动力的创办和发展,也希望成为这样的平台——提供机器人平台,然后各个领域的开发者可以进一步打造应用方案和产品。
张巍说,“人形机器人的本体硬件制造非常容易,比造飞机、造汽车都要容易。”
真正阻碍机器人落地的是——大脑,而如何让机器人控得很好 ——是小脑AI化的能力。
这也是逐际动力之前一直押注和突破的方向,而现在,向来低调的教授张巍,觉得如果要在“百具大战”中让更多人更清晰认知逐际动力,那是时候高调又明确地自我介绍:
逐际动力,小脑能力全球领先。【图1】
接下来的路线和目标也已经被明确:
- 先把双足人形做到好用,功能丰富、运动流畅;
- 再让它易编程,用自然语言就能调用动作;
- 最终长出生态,形成具身智能的Agentic OS,也相当于人形机器人的Windows。
而终点就是“让天下没有难落地的机器人”。【图2】(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
在与量子位的访谈中,张巍从头说起,共识的和非共识的、逐际动力的或者是具身智能行业的……这次都几乎“讲完了”。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从2017年就开始研究机器人的学者、一家比马斯克还要早押注人形机器人的团队、一个想要给机器人做Windows操作系统的创始人,究竟是怎么样在看当下的具身智能格局,以及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或许能从这场长对话中,一定程度上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