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时间安排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时间:6月7日9:00至11:30考语文,15:00至17:00考数学;6月8日9:00至11:30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考外语。
新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时间:
3+3模式省份(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海南、浙江):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一般在6月9日-10日。
3+1+2模式省份(广东、江苏、河北、福建、湖北、湖南、辽宁、重庆、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青海、四川、云南):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一般在6月9日,部分省份如黑龙江、甘肃、辽宁、青海、内蒙古、四川等在6月10日有民族语文等特殊考试。
传统高考省份(新疆、西藏):考试时间为6月7日-8日,西藏在6月9日考藏语文。
考生需以本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官方通知为准,部分省份可能存在微调(如重庆、湖北等地的选考科目分时段安排)。
外语听力测试通常在笔试前进行,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2025年高考考前备考策略
(一)学科复习:精准突破,分层提分
1、语数外核心科目
语文:
强化作文模板应用(如议论文“五段三论”结构),积累10个万能素材(如科技创新、文化自信)。
文言文复习重点突破实词虚词,每天精练1篇真题。
数学:
主攻高频考点(如导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整理近5年真题的解题套路。
限时训练选择题前10题(30分钟内完成),确保基础分不丢。
外语:
每天听20分钟真题听力(原速+1.2倍速交替),重点捕捉转折词(but/however)。
作文背诵5类书信模板(建议信、道歉信等),注意语法正确性(如时态、主谓一致)。
2、选考科目
物理/历史:
物理:重点掌握力学实验(如动能定理验证)和电磁学大题(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历史:梳理时间轴,强化论述题答题逻辑(如“背景-过程-影响”三段式)。
化学/生物/政治/地理:
化学:归纳工业流程题的常见操作(如沉淀pH控制)。
生物:熟记遗传概率计算方法(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政治:关注二十大报告中的新提法(如“中国式现代化”)。
地理:强化图表分析能力,掌握等值线判读技巧。
(二)时间管理:科学规划,高效冲刺

每周重点:
周一:语文作文+数学压轴题
周三:英语听力+政治热点
周五:综合科目模拟考试
周末:查漏补缺+心理调适
(三)心理调适:缓解焦虑,保持状态
压力应对技巧:
呼吸调节:考前5分钟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
积极暗示:每天对镜子说3遍“我已做好准备,正常发挥就是胜利”。
运动减压: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释放内啡肽。
家长配合:
避免过度关注成绩,多倾听孩子需求。
保持家庭氛围轻松,减少争吵和负面情绪。
(四)健康管理:饮食与睡眠双保障
饮食建议:
早餐:鸡蛋+全麦面包+牛奶(提供蛋白质和碳水)。
午餐:清蒸鱼+西兰花+杂粮饭(低脂高蛋白)。
晚餐:虾仁豆腐+炒时蔬+小米粥(易消化)。
禁忌:避免生冷食物(如刺身)、高糖饮料(如奶茶)。
睡眠管理:
保证7-8小时睡眠,睡前1小时禁用电子设备。
若失眠,可尝试冥想或听白噪音(如雨声、海浪声)。
新高考省份特别提醒
选考科目策略:
再选科目(如化学、政治)采用等级赋分,中等生可优先选择地理、生物等易拿分科目。
顶尖生可挑战政治、化学,通过难度题拉开差距。
志愿填报前瞻:
关注“院校专业组”模式,确保选科符合目标专业要求(如临床医学需“物理+化学”)。
利用“冲稳保”策略,平行志愿数量增至48个(如河南),降低滑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