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火一把!"超级水坝"拔地而起,截断世界最长河流!美日难以置信

俊哲看谈历史 2024-08-24 00:21:14

前言

1994年,我国的三峡大坝开始破土动工。经过了12年的时间,这座被誉为“不可能成功”的大坝拔地而起,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又一大“奇迹”。

然而在遥远的非洲,也有一座这样的大坝。他的长度是三峡大坝的3倍还多,切断了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并且这个大坝的建造者同样也是中国。

这座大坝的完工,再一次震惊了全世界,就连美日两国的专家都直呼:这是不可能的奇迹!

急切的苏丹

尼罗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经了非洲的东部与北部,是非洲许多国家的“母亲河”。

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就会迎来季节性暴雨,从而导致尼罗河的水位急剧上升。

信息来源:环球网 2024年8月8日——苏丹多地遭洪水袭击,超7.3万人受灾

尽管洪水为非洲带来了许多肥沃的土地以及农田,但是泛滥的洪水同样给非洲人民带来了不少的灾难,其中苏丹就是“受害者”之一。

苏丹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地区,位于撒哈拉大沙漠的东部,尼罗河从他们的国内穿过。苏丹国土面积非常广阔,达到了118万平方公里,可人口却只有不到5000万人。

按理来说,拥有这么好的资源,苏丹政府应该把尼罗河给利用起来,以此造福两岸的苏丹人民。

但是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在苏丹境内的尼罗河非常的湍急,根本无法好好的利用起来。不仅如此,他们还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情况。

听起来有一些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因为苏丹的国土面积较大,所以南北两侧的气候截然不同。苏丹的北部是热带沙漠性气候, 常年面临着干旱少雨的情况。这种气候别说是开展农业了,就连人都难以生活下去。

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是,苏丹的南部是热带草原性气候,这个气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干湿分明。当每年的雨季来临之时,连绵不断的降水会给苏丹人民造成非常大的困扰。

在长达5个月的雨季中,苏丹境内的尼罗河水位会快速上涨,从而发生洪涝灾害,给两岸的人民带来极大的困扰。

于是,苏丹政府便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是在非洲,找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非常不容易,所以他们就打消了迁徙的这个念头。

思来想去之下,苏丹政府最终决定要在尼罗河上修建一个大坝。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洪涝灾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保障水资源的分配均衡。除此之外,修建好的大坝也可以安装上水力发电机组。这个一举三得的好办法,迅速得到了许多支持。

信息来源:新华社 2006年1月21日——中国承建尼罗河上的第二条大坝

可是尼罗河不仅长度很长,宽度也非常惊人,这就导致了修建大坝的难度非常之大。而且大坝和桥梁还有很大的区别,其中需要的技术以及大型工程机械都是苏丹方面所不具备的。

没办法,苏丹政府只能把希望放在别的国家身上。2003年,苏丹政府拿出6.5亿美元的预算,想要寻求其他国家来帮忙他们建造麦洛维大坝。

他们首先找上了美国和日本,当时的美日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属于技术水平很高的国家,美日一看这个“单子”不小,便都派出了专家团队前去进行考察。

可当他们了解完当地的情况之后,都打起了“退堂鼓”。他们甚至放出话:“没有20年的时间,不可能建成这个大坝!”

中国建造“超级大坝”

在美国和日本都拒绝了苏丹的邀请之后,他们这才把目光放在中国的身上。毕竟当时中国的基建水平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我们不是苏丹的第一目标。

在中国专家考察过环境之后,我们表示可以帮苏丹完成这个“巨型工程”。于是,这一份价值6.5亿美元巨额订单就落到了我们的手中。

早在1959年,中国与苏丹两国就已经建交,在这几十年当中,双方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密切,苏丹对于我国的一些基本立场都是持支持的态度。

所以我们此次帮助他们援建麦洛维大坝也是出于帮助朋友的心理,并不是简单的“公事公办”。

不仅如此,苏丹国内的石油产量也非常丰富,我国在1996年的时候就于他们签订了石油进口协议,我们这次帮助了他们建设他们,相信他们也会“投桃报李”增加对我国石油出口的产量。

经过一番简单的筹备之后,2003年7月,我国的专家和施工队赶赴苏丹,正式开始建设这座“超级大坝”。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 2004年10月25日——中水电-水电总公司联合体 苏丹麦洛维大坝工程首块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

到了真正开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遇到的困难要比想象中的更多。因为苏丹缺乏许多大型施工设施,所以这些设备都需要从我国运输过去。

但是他们的交通又非常的不便,从港口到大坝附近甚至都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这就加大的整体的施工难度。

除了基础设施不完善之外,苏丹的自然环境也是非常的恶劣。在不下雨的时候,这里的温度非常的高,有时甚至可以达到40多度。在这种情况之下,当地工人们根本无法长时间的进行工作。

于是,我国的施工队顶着酷热的天气,在附近修建了大量的简易空调房。每当有人热的受不了了,他们就可以来到房间中休息一下,恢复恢复体力,这样一来,工人干活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

修建大坝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石料,因为尼罗河的水流十分的湍急,普通石料很容易就被水流给冲坏了,再加上当地气候炎热,石料被晒崩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专家们找遍了当地,也没能找到合格的石料。没办法,石料只能从我国通过货轮给运输过来。

解决了石料问题,地基方面又出现了难题。尼罗河附近因为河水冲刷时间长,所以地基都非常脆弱,在这之上建造大坝明显是不现实的。

于是我们的专家提出了用河水对地基进行冲刷,将表层不稳定的石料全部冲刷干净,留下来的岩石就可以当做大坝的地基了。

就这样,我国的建筑专家借助了建造三峡的经验,解决了一系列的难题。5万多名中外施工人员齐心协力,仅仅用了5年多的时间,就把这个美日专家口中“需要20年时间建设”的大坝给造了出来。

基建狂魔的崛起之路

建造完成的苏丹麦洛维大坝,全长9200多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坝。这个大坝可以蓄水125亿立方米,使得下游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实现了自流灌溉。

信息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2022年10月9日——外国纸币上的这些图案,出自“中国建造”!

不仅如此,大坝的建设还改善了苏丹国内的用电情况。在这之前,苏丹一直都是使用火力发电,成本高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特别大。

在大坝建成之后,苏丹将10套水电机组安装到了大坝之上,电站装机量达到了1250兆瓦。

2010年,这些机组成功的并入到了苏丹的电网之中,成功了解决了苏丹国内的用电问题。他们从一个缺电国家一下成为了非洲的电网强国,这些都要感谢这座麦洛维大坝。

即便西方媒体不断的从中挑刺,仍然无法否认这座大坝对苏丹带来的好处。

如今中国的基建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无人可比的,许多与中国交好的国家纷纷邀请我们前往他们的国内帮助他们建设。

光是在非洲,我国就援建了许多的大型工程。有贯穿东非和南非的“坦赞铁路”,莫桑比克的马普托跨海大桥和肯尼亚的蒙内铁路等。这些基建项目都代表了我国强大的基建能力。

虽然说是援建,但是我国并不是无偿提供援助的。因为以这些非洲国家的能力,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拿一大笔钱,所以我国向他们提供了“低息”贷款。

而且我国援助非洲国家,也不是贪图一时间的利益,而是想和他们实现长时间的战略合作。毕竟我国之所以可以成功的返回联合国,这些“非洲兄弟”是功不可没的。

如今,我国在发展基建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并没有因为一些成就就停下了脚步。

就在几个月之前刚刚通车的“深中通道”,在一次向全世界展现出了中国“基建狂魔”的实力。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出现中国基建的身影,中国的基建会像“中国制造”一项遍布全球。

结语

麦洛维大坝的成功建设,不仅代表了中国的基建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也是中国与苏丹友谊的证明。随着一座座大坝和桥梁拔地而起,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也更加亲密。

一直以来,中国在国际上都是保持着一个“乐于助人”的大国形象,我们多次向其他国家提供技术或者援助,为这些国家解决了多年的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基建一定可以为全世界国家的基础建设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0 阅读:0
俊哲看谈历史

俊哲看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