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观音山论剑:“标杆企业”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靈籥 2025-02-18 16:31:53

第一届观音山论剑:“标杆企业”研讨会隆重召开

全文约1732字,预计阅读需要4分钟。

正文:

2025年2月15日,新春伊始,万物复苏,在北京隆重召开了第一届“观音山论剑”:“标杆企业——全国首家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反思“观音山事件”,落实中央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地方官员对民营企业——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23项违法乱政应当追责。

本次会议由《中国律媒名家100人》、《中国律师100人》联合主办。

著名法律人,《中国律师》杂志原总编辑、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杂志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客座研究员刘桂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才亮教授;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创业投资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戴伟社长;北京法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颍中律师;北京浩略律师事务所蒋斌律师;著名媒体人,《律媒先锋》网、《企业与法律》网、《中国律师100人》主办人金仲兵总编辑;央广网法治频道运营总监刘立云先生、编辑冯晓丽女士;环境生态网主编邓琳女士;原华夏时报高级记者杨仕省先生;中国新闻社记者任海霞女士;法治日报法治周末记者、新媒体运营负责人高恒涛先生;人民日报社主任记者郭涛先生;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专刊执行主编刘宝博士等重量级嘉宾出席了会议。

据介绍:所谓“观音山论剑”,就是将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比作一个大擂台,“论剑”论的是法治之剑、正义之剑。研讨会的理念就是扬威法治之剑、传播正义之声。

所谓“标杆企业——全国首家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也就是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它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具有标杆性的意义。这个企业经营的好与坏、繁荣还是衰落,对于全国的民营企业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自成立以来,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遭遇到了至少23项违法乱政,此即“观音山事件”。

公园方面提出的23项违法乱政是:

1、政府有关方面不支持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甚至直接发文要求撤销国家级森林公园许可。

2、少数官员公开抢夺观音山森林公园。

3、东莞市发文要求公园免收门票,但是民营企业没有政府拨款,300余职工每年工资福利以及森林保育等支出数千万元。

4、税务部门莫名其妙地把公司财务账本查封一个多月。

5、林业局少数官员阻挠公园修编《总体规划》。

6、威胁古树研究专家不能跟公园合作搞科研。

7、少数官员设陷阱在国庆黄金周前一天发文要求公园国庆黄金周期间禁止一切车辆上下山。

8、少数官员纵容支持在公园核心景区违法毁林盖别墅。

9、少数官员恶意指责公园内的水库是违建,强行放干水库里的水。

10、给市委书记刘志庚(已判刑)写信反映情况竟招致多个部门的恶意调查。

11、少数官员直接抢夺公园失败后,又鼓动、操纵石新村委会与公园打官司,意图违法违约抢回公园。

12、台风过后少数官员不允许公园清理和重建。

13、有关部门纵容高速公路违法穿越公园。

14、有关部门蓄意更改路线,让西气东输工程直接穿越公园,对阻止违法施工的员工实施抓捕。

15、物价局对公园违法实行指导价,并19年拒绝调价。

16、有关部门围蔽观音广场近半年。

17、有关部门封杀媒体发布有关公园的任何消息。

18、有关部门假借“扫黑除恶”,谎称董事长黄淦波是黑社会,要求员工揭发检举。

19、有关部门选择性执法、过度执法,拆毁公园内的简易服务设施。

20、供电局在公园内乱架高压线,极易引起危险,却长期不给公园80%的区域供电。

21、林业局拒不提供公园的“四至”红线图和规划图。

22、少数官员企图公示撤销观音山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地”。

23、少数官员阻挠或者拒不提供政府服务,致使观音山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称号面临被摘牌的风险。

本系列会议研讨“观音山事件”及23项违法乱政,对于全国的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具有怎样的警示意义,专家指出:“观音山事件”是全国民营企业的“典型”、“样本”案例,它实际上是政治问题,是地方政府能不能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的问题,是官员“公器私用”的问题,是公权与私权的博弈问题即如何平衡公权力、保护私权利,必须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董事长黄淦波先生得罪了土豪劣绅、复杂的宗族士族,他不同流合污,而是洁身自好,应该点赞;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不断地加强软实力,是个成功营销的案例;地方政府应当依法行政,促进国企、民企平等发展,改善地方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