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为国民党中将却和共产党有着多次往来的渊源,在决定离开老蒋政府后毛主席见到他极为欢喜,寒暄过后更是询问他:“你想到哪个位置上去?贺龙身边还是彭德怀身边?”
众所周知,这两位老总在共产党队伍中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委婉,那为何毛主席会让一个曾经的国军将领在他们身边做重要的位置呢?曾经他和我党有过怎样的渊源?在毛主席的提问下他又做了何种选择?让我们走进赵寿山传奇的一生。
和共产党的不解之缘“英雄不问出处”说起赵寿山就不得不提到他曾经辉煌的战绩,作为国军他曾经在杨虎城将军麾下,但为人朴实,作为国军的一员将领,他的勋章和功名也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解放中国效忠孙先生的念头从未动摇过,而在1935年的秋天,一次红军的转移恰好碰上了赵寿山的队伍,得知对方只是转移部队并无敌意后他选择互不干涉。
经历了军阀混战和各地土匪争斗的赵寿山深刻明白一个道理“冤冤相报何时了”,都是为了一个国家而革命,只是立场不同罢了,何必一定要用鲜血去换来政权呢?这是赵寿山一直都想不明白的问题。
他的慈悲之心也被老蒋所知晓,便特意交给他一个“缴共”的任务,可面对这个任务赵寿山十分犯难,走入北平,这座城市不再是曾经富丽古典的京城,经历了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的国都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片战争的残骸废墟,街头上的爱国学生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直对外”的口号,那些想要救国却没有能力的青年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执迷不悟的当政者看清国情。
一幕幕刻在了赵寿山的脑海里让他无法忘却,将自己这几日的所见所闻和感悟寄托在书信中交给自己的上司杨虎城,表明了自己并不想实行这次的行动,只想将日寇赶出中国的决心。次年,杨虎城和张学良幡然醒悟,发动了一次让老蒋意外的“叛变”,史称西安事变。赵寿山也参与其中迎接共产党的合作,在之后的国共合作中,赵寿山多次接触到了共产党的核心人物,周总理、毛主席、彭将军等人都给他带来了深远的思想影响,抗日战争中多次和共产党军的合作,我军优良的军纪和作风更是让他敬佩万分。
得以主席赞扬重用的前国军将领抗日战争结束后,本想着终于能够迎来和平的曙光,谁承想老蒋突然脸色一变开始打起了自己人,这不是赵寿山想看到的,更不是全国人民想看到的,心灰意冷的赵寿山动了想要离开的心思,可老蒋又怎么会轻易放他离开,“明升暗降”是他的惯用招数,对于赵寿山也不例外,甚至对他以及他的军队实行了变相的“监视”和“穿小鞋”,接二连三的排挤下赵终承受不住,转而找到彭将军诉说了自己想要加入共产党。
初到共产党解放区的赵寿山并没有的得到重用,一身本事无处施展,毕竟自己是“敌方”的人,一时间受些冷落也是很正常的,他经常安慰自己先多学习就是了,而在1947年,赵寿山见到了毛主席,时隔五年再见,他的心中万千欢喜,正要上前打招呼却停下来脚步,如今自己的身份可是不一样了,贸然前往必定会给自己和主席带来不好的影响吧!
正这样想着,毛主席就来到了他的面前,笑呵呵的拍着他的肩膀:“别来无恙!寿山,如今在做什么啊?”赵寿山低着头难以启齿,主席看出了他的窘迫拉着他坐到一边,宽慰道:“怎么回事,寿山,这不像你。”在主席期待的目光下赵寿山将自己心中所想全盘托出,主席听后问道:“以后想做什么工作?以你的才干给贺司令做个副的出谋划策,或是跟着彭司令往前线走走都是可以的,你来选择!”
主席一脸严肃的提议让他意识到这并非一个玩笑,要知道贺总和彭总在我党可都是中心将领,有着极高的威望和政治地位,居然让他一个前国军将领在两位中共中央重要人物手下做副手,原来并非党组织对他有所防备,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赵寿山也思考起了自己的未来,加入共产党是他心中的愿望,如今能证明自己,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若做了副司令在后方做做指挥是再好不过的,免去了战争的危险还避免了和国军碰面,可他心中还是想要回到前线战场去,做惯了战士要是不拿枪杆子拼始终觉得不踏实,于是选择了后者,这并未出乎主席的意料,对于赵寿山的性格秉性主席心中还是很有把握,随后引荐彭总。
彭总得知赵寿山的选择后连连拍桌大笑,更是和贺龙炫耀显摆着这次获得的良将,几人早在抗日战争前期就早已相识有过了解,贺将军不免感到惋惜,但也还是欢迎赵寿山和他队伍的到来,一番热情招待下赵寿山一扫往前心中的苦闷和阴籁,在共产党的队伍中深深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团结的温暖。
加入我党之后的赵寿山跟随彭老总征战为我国西北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赵寿山也时常教导子女引以正能量的发展,让他们学习共产党和红军的优良品质,为日后强国之路做出贡献打好基础。
结语赵寿山的弃暗投明是不同于以往国军将领的,在当时抗日战争结束,国共战争的形式尚未分辨,而他虽为武将却能不贪图军功不做好战分子,能够将人民利益拿出来放在首位,联合抗日。单单凭借西安事变这一点决策就能受的起我们的敬重,他性格爽朗,常常将称赞共产党的事实挂在嘴边,遭到他党人士的仇视,这也正是给他带来当年阴暗时期的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