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的秋夜凉意渐深,宫灯在风中摇曳,照见晋武帝司马曜醉眼朦胧的面庞。这位刚刚从门阀阴影中夺回实权的帝王,此刻正揽着宠妃张贵人的纤腰,浑然不知自己正走向生命的终点。
太元二十一年的这场夜宴,本该是司马曜压制门阀后的庆功宴。酒过三巡时,皇帝借着醉意揶揄相伴十余年的张贵人:"红颜易老难生子,何不让位予新人?
"轻飘飘的戏言如同利刃,刺破深宫女子最后的体面。当侍卫们醉倒遍地,几个瑟瑟发抖的宫女在张贵人注视下,将锦被覆上了天子的面庞。
这场蹊跷的弑君案中,最令人玩味的当属执政王司马道子的态度。作为皇帝同母弟,他非但未追查真相,反而默许了"帝魇暴崩"的离奇说辞。
回溯兄弟二人的发迹史,简文帝司马昱因诸子早夭,听信相士之言临幸昆仑婢女李陵容,方得司马曜、司马道子二子。特殊的出身使兄弟二人自幼相依,司马曜亲政后更将弟弟擢升为录尚书事,共掌朝纲。
司马氏对宗室的倚重,实则是门阀政治下的无奈之举。自王导"王与马共天下"始,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轮番把控朝政。
淝水之战后谢安权倾朝野,逼得司马曜扶持司马道子与太原王氏结盟。当王恭、王国宝等外戚内斗不休时,皇帝惊觉弟弟的势力已渗透三省六部——刚挣脱谢氏锁链的皇权,又落入了血亲构筑的牢笼。
史家吕思勉质疑此案另有隐情不无道理。司马道子父子把持朝政多年,其子司马元显甚至趁父醉酒夺权,足见权力欲之盛。而继位的晋安帝司马德宗先天痴愚,恰为权臣摄政铺平道路。
在那个"王谢马共天下"的时代,君主的暴亡不过揭开了新一轮权力洗牌的幕布——正如三十年后桓玄篡晋自立,印证着门阀政治终将吞噬司马氏最后的荣光。
寒鸦掠过朱雀航时,建康宫城依旧歌舞升平。司马曜之死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门阀政治的漩涡中激不起半分涟漪,唯留后世唏嘘:当皇权沦为世家博弈的筹码,再英明的君主也难逃成为棋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