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生人傻钱多,正在沦为某些高校的杀猪盘?

吕布说教育 2024-06-19 13:58:11

2024年高考填报马上开始,不少学校开始公布2024招生计划。看了几个北京招生计划,有些不淡定了,吐个槽。

今年大连理工大学发布的针对北京的招生计划里,主校区普通类招7人,中外合作招20人,一共招27人。在2023年,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普通类招17人,中外合作招10人,一共招27人。

2024年和2023年的计划总数不变,但普通类招生数量断崖式下降,大头都在中外合作办学这里了。大连理工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学费分别是6.2万和6.8万元。2024年如果要以同样的分上大连理工大学,估计会多花一些钱。

在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干了相同的事情。2023年,哈工大本部在北京普通类招7人,中外合作办学招了31人。而在2022年,哈工大本部在北京普通类招了20人,中外合作办学招了22人。2021年还未有中外合作办学计划,招了40人。哈工大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有6.8万、7.8万和10万三档。

毫无悬念,哈工大普通类在北京的最低录取位次从2021年的3244位次,跳涨到2022年的2546位次,跳涨到2023年的2083位次。

我还查了其他一些大学2023年的招生计划,有些学校也有这个趋势,减北京考生的普通类数量,增加中外合作办学数量。2024年大部分学校的招生计划还没有公布,不知道还有哪些学校会跟进。从我的经验来看,如果2024年没有被舆论或者有关部门制止,大概率明年会有更多的学校跟进。

如果这个趋势进一步蔓延,大量北京考生将要为教育支付更多的钱,或者他们将更热衷出国留学。北京考生大概就是人傻钱多,是只大肥猪。不过大部分的北京人还都是普通人,北京房价高,物价贵,再加上更高的教育费用,这会让普通家庭压力更大。

中国每年高考人数居世界第一,学校不愁生源,尤其名校,学生趋之若鹜。因此,学校在很多事情上并不考虑学生感受,只顾自己利益,比如提前批、大类招生等等。提前批玩超短裙,大量冷门专业放在提前批招生,普通批只有少数几个招生数量,抬高自己分数线。大类招生,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中夹杂土木工程等冷门专业,许多学生被迫分流进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现在又在玩中外合作和普通类招生的游戏。

面对这样的招生趋势,我们应该如何保障考生的权益?又如何来约束高校的行为?教育部门又该如何应对?我们也期待教育部门能够采取措施,确保招生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大家说呢?

0 阅读:0

吕布说教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