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大裁军”之后,数以万计的退役军人复员回归到了自己的家乡。
十一个大军区应声削减到了只剩七大军区,而这些军区之中的领导人员也都经过了一次完整的大换血和大融合,重新构建了一个新的体系。
在这七大军区的司令员,有人位高权重、年岁渐长;有人临危受命、资历尚浅。
然而不变的是,他们都是曾经在战场之上一刀一枪拼杀出来才为自己换来了今天的位置,他们都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战斗英雄”!
那他们到底都是谁呢?其中最年轻的又是谁呢?
在这七大军区之中,只有三位是20世纪10年代生人,分别是当时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1914年出生的秦基伟、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1917年出生的向守志和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1918年出生的尤太忠。
这三个人的生活轨迹极其的相似,都是普通的工农子弟兵家庭出身,尤其在前期都非常的贫苦,所以从小他们就希望可以脱离苦海,凭借自己的意志和双手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秦基伟可以说是这三个人之中童年生活最苦难的人,他自小就没有了父母,10岁的时候还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哥哥,从此之后他就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孑然一身。
向守志和尤太忠的童年生活相对好一点,然而那个时候的农民阶级家庭,就连保证自己的温饱都非常地困难,所以其实他们的童年轨迹还是很相似的。
他们脱离童年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却都如约而至地投身在了一个队伍之中,那就是——中国工农红军。
他们之中最长的秦基伟在红军的时间也是最长,基本上在1927年红军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他就已经觉醒了加入红军的思想。
他是在参与“黄麻起义”之后在1929年进入到了红军之中,当时的他只有13岁,他还完整参与到了土地革命之中,跟着红军跋山涉水建立根据地。
而后来的向守志和尤太忠也分别在17岁和13岁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之中,后来成了先进的共产党员。
之后的他们陆续参与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争之中,屡屡立下战功,成为军队内赫赫有名的大将。
后来的他们都凭借着自己的战功,在1955年和1988年分别荣获了“少将”“中将”和“上将”的军衔,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也进入到了各自的岗位开始了各自的征程。
秦基伟资历最长,在其余两个人在1955年还只是“少将”的时候,他已经是“中将”的军衔了,并且毛主席还亲自接见了他,有意让他在各个军区之中锻炼增长经验。
他先是在云南军区和昆明军区做过一阵的副司令员,后来在1973年恢复工作之后就去到了成都军区担任司令员,两年之后还将他调入到了北京军区。
也是因为如此他才会有机会在1984年担任了国庆大阅兵的总指挥,一切的操作都在为他未来成为王牌军队“北京军区”的司令员做铺垫。
后来的秦基伟还担任过副国级的国防部长的职位,也算是位高权重了。
而年龄第二的向守志的工作经验就更加地复杂一些,他不止做过军区司令的职位,还曾经做过新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首任司令员,有着很多不同的经验。
同时他和南京也有很深的感情,自从调到了南京做起了副司令员之后,他几乎没再离开过南京,在1982年的时候就担任了南京军区司令员。
在1985年“百万大撤军”是十一个军区裁撤成了七大军区之后,福州军区归并到了南京军区之下,而向守志则依旧作为司令员而在任。
他和南京的感情实在是深,一直到离休之后都没有离开过南京,晚年的生活也一直都留在了自己最熟悉的地方。
他的身子骨也非常硬朗,是这三个人之中寿命最长的,是当之无愧的百岁老人。
包括尤太忠在内,他们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年纪稍长,经验丰富,在各自地区或者岗位有着丰富的经验,担任军区副司令员或者司令员的工作年限很长。
尤太忠在担任广州军区司令之后,也陆续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成都军区司令、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有着丰富的经验。
作为军区司令之中的老大哥,这三位可以说是当之无愧,他们成为七大军区司令的时候都已经步入了古稀之年,可是他们依旧兢兢业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做了非常之久。
相比10世代和30世代,20年代的司令员们是人数最少的,只有两个人分别是1924年出生的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和1929年出生的济南军区司令员李九龙。
他们两代人的升迁轨迹可以说是承上启下了10世代和30世代,有着很大的不同。
赵先顺和上面三位不同,他没有参与过红军的作战,在他加入共产党的时候,他是在1939年进入到的新四军的队伍。
还有一点不同,不同于上面三个人当时已经身居军长、师长的要职的情况,在解放战争时期赵先顺还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团长。
然而职级有高低,但是他们发挥的贡献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赵先顺也进入到了南京军事学院开始学习正规的军事管理。
后来的他从副师长开始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等到了80年代的时候,他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军区和沈阳军区的副司令员了,可以说距离司令职位仅差一步之遥了。
他去到了兰州军区,担任起了司令员。
这件事对于他来说非常的有压力,因为他上面的司令员是职级和年龄和秦基伟旗鼓相当,都是在1955年就荣获“中将”军衔的开国将领郑维山。
无论是带兵打仗的经验还是担任军区司令的经验,郑维山都比他多得多,所以在郑维山的光环之下,他的压力也是非常地大。
不过事实证明有压力就会有动力。
虽然是第一次做一军之长,并且还是当时中国横跨两区的大军区兰州军区的司令员,但是赵先顺做得是非常的不错,饱受赞誉。
一直到1990年离休,他都一直在兰州军区发光发热,守护着大西北地区的安宁与和谐。
相比起赵先顺的经历,李九龙的司令之路走得更加神奇,因为他是当时军区合并时期,被邓小平破格提拔的三位军区司令的其中之一。
在邓小平提拔他之前,他其实还只是一名军长,比起以上几位都是从副司令员一步一步走起来的步伐,他的升迁可以说是备受关注。
1985年是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为了保证生产生活的实际供应,所以我国实行了“百万大撤军”,将人力全部都放归到自己的家乡成为实际的劳动力。
人数变少了,军区的规格自然也要有所改变,因此很多大军区都变成了小军区归属到了留下的大军区之中。
同时为了提拔一些相比较而言比较年轻的干部,所以才有了这三位军区司令的破格提拔。
济南军区就是这样,李九龙原本只是济南军区的军长,因为武汉军区被拆分给了济南军区和广州军区,同时济南军区的原司令员和副司令员全部调任,所以这个时候济南军区急需可以统揽大局的能人。
而这个时候李九龙被提拔了出来,后来的他在这个位置上做了五年之久,才调任到了总后勤部担任副部长。
虽然在职位上是降职了,但还是给他保留了正大军区职待遇,说明了他的被重用。
后来的他还做过成都军区的司令员,一直到2003年因病去世前一直都在岗位上拼搏着。
这两个人的升迁之路完全不同,成功地划分出了军区司令的年龄层级和晋升情况。
在李九龙之后的两位司令员,在正常年龄情况下是无法担任大区司令的,但是所幸他们有伯乐赏识,同时他们自己也有着足够的能力和见识,才让自己获得了这次宝贵的机会。
刚刚五十出头的他们,正处于壮年,是最好的年龄。
然而在当时的中国公职之中,太多太多丰功伟绩的老人身居高位,这些相对年轻一些的人都得熬到和他们一样的年龄才能得到一样的位置。
这其实对于高效工作而言是非常不好的一个情况,所以在邓小平同志的想法之中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1930年出生的傅全有,也是七大司令员之中最后一个在建国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司令员。
他在1946年才正式加入,此时的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共两党好不容易进入了一阵缓和期却又被国民党的野心打破。
刚刚进入共产党的傅全有就加入了晋绥军区的战争之中,从副班长开始一点点地做,傅全有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决心,一直坚持在一线之中。
等到建国的时候他已经是连长了,后续的抗美援朝傅全有也都有参与,1951年之后他就升任了营长,再之后慢慢开始了一步一步升迁的道路。
一直到1978年他已经成为陆军师长,开始接触了一些军事学院管理能力的学习,慢慢开始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更高的岗位。
而在他成为成都军区司令之前,他还做过一阵陆军参谋长和陆军军长。
这段时间他的升迁速度很快,从师长到参谋长再到军长每个间隔之间只隔了两年。
等到1985年升任司令员之前,他已经是和李九龙一样级别的军长了,按照正常的升迁规矩,他还需要再熬上个两三年坐上副司令员的职位之后才有机会坐上司令员的位置。
这样的话他至少还需要6年才有机会,6年之后他将会和10世代的尤太忠差不多的年龄。
所幸因为邓小平同志的赏识他才能连跳两级,扶摇直上。
其实破格提拔的三个人在这点上都差不多,只是年龄的高低不同而已。
当然还有一个不同,就是经历的不同。
1933年出生的年龄最小的刘精松是这七个人之中唯一一个没有参与到解放战争之前的战争的军区司令。
他在1951年才进入到中国共产党,后续参与到了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之中才展露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也是从一个小人物从底层做起的故事,不过刘精松比起前面的司令们来说要幸运得多,在他从军的这个阶段之中,他至少接受过三次越级提拔。
1956年原本只是一个排长的他越级成为坦克团高炮连连长。
后来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凭借她高超的战争技术和独特的作战策略,他成功立功5次,受到上级通电嘉奖17次,成为当之无愧的“战斗英雄”,这也奠定了他后续两次跳级提拔的基础。
1983年,当时还只是个师长的他没有像傅全有一样一步一步从参谋长做起,而是再次接受了越级提拔直接成为军长。
也是因为这次的越级提拔,让他有幸得到了第三次提拔的机会。此时的他连跳几级,成为和傅全有、李九龙平级的大将。
而后来不出意外,他也成了破格录取军区司令的三人之中的一员,成为沈阳军区司令员。
此时的沈阳军区正是黑龙江省军区合并而来,整个东北都在他的军区覆盖之下,一时间也是风头无两。
年纪小不意味着他就做不了重要的工作,年纪长也不意味着他们会在重要工作之中懈怠,无论年龄高低,只要是一片丹心投入在我党的干部们,都将拥有一个圆满的未来。
这七位军区司令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个道理。他们的乡音不同、相貌不同,经历也大相径庭,但是他们在各自的努力之中,一步一步走上了巅峰,成为手握重兵的大人物。
同时他们也勤勤恳恳,在自己的岗位之上都发光发热,这才成就这一切的“花好月圆”。
全新程
李九龙厉害,从54军军长跳两级升为济南军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