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放着诸多大将不用,每逢叛乱必亲征?

琅琊左史 2024-11-04 10:01:14

众将无能,累死君王;众将有能,吓死君王。

刘邦在击败项羽后,总共发生了四次重要的叛乱。

第一次是燕王臧荼造反。

第二次是韩王信造反。

第三次是代国国相陈郗造反。

第四次是淮南王英布造反。

四次征战,都是刘邦亲自挂帅率领众将去平叛,没有指派一个人任大将军代替他率军平叛。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手底下无人可用,一个是他害怕平叛的大将军因功倨傲、尾大不掉。

之所以说刘邦无人可用,是因为能打的他不敢用,不能打的用了也没什么效果。

最能打的当然是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人,这三个人本身就是异姓王,对刘邦也是阳奉阴违,让他们率军去平叛,无异于与虎谋皮。

届时他们平定叛乱,将投降的叛军编入部队,调过头来攻打刘邦,刘邦又作何解?

陈郗造反时,刘邦让韩信从军,韩信称病不从,让彭越率军从征,彭越也称病不从。

这么明显的抗命不从,刘邦怎么敢用?

刘邦信不过韩信、彭越、英布,只能自己亲自上阵。

韩信、彭越、英布三人都是异姓王,也不是刘邦沛县的老班底,刘邦对于他们,基本上是利用加羁縻,根本不敢对他们委以重任。

楚汉争霸时,刘邦能够获胜,本质上是刘邦作为诸侯王盟主,形成了一个脆弱的反项羽联合体。

等到项羽兵败之后,刘邦成为名义上的皇帝,诸侯王还是拥有封地和兵权的实权派,他们的封国其实是独立于汉王朝的小王国。

刘邦想要汉室江山万世一统,必然要剪除诸侯王。

派诸侯王去攻打诸侯王,除了养肥某个诸侯王外,不会对他有利。

除了韩信等异姓王,刘邦能信任的也就是跟随他起兵的沛县老哥几个。

这老哥几个中,萧何属于文官,其他像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卢绾等人,把他们单拉出来,根本不是上述造反异姓王的对手。

这些人不具备独立领军去平叛,只适合在刘邦手底下为将。

刘邦在征讨韩王信、陈郗和英布时,都是自己领兵先击溃他们的主力,剩下的扫尾工作才让周勃、樊哙他们去干。

刘邦的沛县班底只适合跟着刘邦干,不适合独当一面。

难道沛县班底真的无用?

事实也并非如此,假如给周勃、樊哙一定时间,并且供应充足人力物资,他们也能平定叛乱。

但刘邦缺的就是时间,如果让他们拖下去,异姓王干脆一起反了,到时四处叛乱,立马又会回归到秦末诸侯相争的局面。

再者说,假使周勃、樊哙等人能快速平定叛乱,刘邦该怎么封赏他们。

封侯已经远远不够,起码要封王。

一旦周勃等人成了异姓王,谁能保证他们就不能做韩信第二。

刘邦赌不起。

沛县老哥们中唯一一个封王的卢绾,最后不也投降了匈奴。

刘邦的宗旨是削弱异姓王,所以周勃等人即使能用也不敢用。

淮南王英布造反时,刘邦已经病入膏肓,本打算让太子刘盈率军出征,但刘盈太不争气,没有那个能力,刘邦迫不得已只能躺在车上出征。

都到了这个份上,刘邦依然不敢派周勃等人单独领兵出征。

天下大乱之时,也是人心思动之时,在最高权力面前,谁都经不起诱惑。

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已经打开了普通人晋升高位的勇气和决心。

刘邦也是从一个草民一步步成为天子,其他人为什么就不能是刘邦第二呢。

这个事情,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想过,曹参、周勃和卢绾未必就没想过。

刘邦手底下有的是能臣良将,但也意味着有的是野心勃勃之人。

凡事都有利弊,刘邦已经坐在了最高的位置,不能不居安思危。

所以,在吕后设计诛杀了军事天才韩信后,刘邦虽然觉得惋惜,但还是很高兴,毕竟兵不血刃就除去了心头之患。

为了老刘家的江山社稷,刘邦只能舍命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平定英布造反后,刘邦很快的驾崩,说他活活累死的一点都不为过。

刘邦也算是最苦逼的第一代创业者。

0 阅读:252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