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绵蚧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巧

超级园林修艺师 2025-02-26 15:36:37

对于园林景观的维护者以及广大植物爱好者而言,熟悉纽绵蚧这种害虫的特性至关重要,因为它常常给各类珍贵的观赏树木,尤其是桂花树,带来不小的麻烦。深入洞悉其发生规律,并熟练运用防治技巧,方能为植物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让园林始终保持盎然生机。

纽绵蚧在一年当中,大多会发生 1 - 2 代。当凛冽的寒冬过去,气温缓缓回升至 10℃上下,那些在枝干上熬过冬天的受精雌成虫,便如同被唤醒的 “沉睡者”,逐渐恢复生机,开始它们的 “掠夺” 行动。它们稳稳地附着在枝干表层,用尖锐的口器刺入树体,贪婪地吸食汁液,为后续的繁衍精心筹备。

步入 4 - 5 月,气温稳定在 15 - 20℃的区间,这就迎来了雌成虫的产卵高峰时段。此时,雌成虫会产出大量的卵,并将它们精心包裹在白色蜡质卵囊中,这些卵囊就像一团团挂在树枝上的棉球,格外醒目,而每个卵囊里都藏着数百粒卵,其繁殖潜能着实令人惊叹。

孵化而出的若虫活力满满,它们像是一群急于寻找新家园的 “探险者”,凭借风力的吹拂、鸟类的无意携带或是昆虫间的相互接触,四处飘散,寻觅理想的栖息与进食之处。它们偏爱聚集在嫩梢、叶片背面以及幼果这些鲜嫩多汁的部位,将口器深深刺入植物组织,源源不断地窃取养分。随着夏日炎炎,高温笼罩,若虫迅速成长蜕变,成为新一代成虫,继而开启新一轮的繁殖循环。在此期间,若虫与成虫协同作案,使得叶片失去翠绿光泽,变得发黄、卷曲,果实也因养分被夺而发育受阻,甚至过早脱落,严重损害了树的健康状态。

面对纽绵蚧的肆虐,我们的防治策略必须全面且精准。从物理防治角度出发,在寒冷的冬季,可手持工具,小心地人工刮除枝干上越冬的雌成虫,从源头削减来年的虫口密度;日常巡查时,倘若发现为数不多的蚧虫,简单实用的方法便是用毛刷蘸水轻轻刷除。化学防治环节,则要精准把握时机,在若虫孵化的高峰期,挑选诸如噻嗪酮、螺虫乙酯这类低毒高效的药剂,严格依照说明书的指示进行稀释,随后用喷雾器细致地喷施在虫体密集区域,确保药剂能够充分渗透,直击要害。生物防治同样不容小觑,积极保护并适时释放瓢虫、草蛉等天然的天敌昆虫,借助大自然赋予的制衡力量,控制纽绵蚧的种群数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园林生态环境。

0 阅读:0
超级园林修艺师

超级园林修艺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