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近几年的难点
人员方面
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行业兴起时间不长,专业人才多由其他行业或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转业而来,难以满足绿化养护等工作对专业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要求。
复合型人才短缺:绿化养护等业务需要管理人员兼具管理运营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但市场上这类人才短缺,招聘难度大,且人才流失率较高。
一线养护招工难:绿化养护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作业人员老龄化,工资待遇低,作业内容繁多,还需具备使用机械和识别现场问题的技能,导致招工困难。
人员培训成本高: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多方面培训,培训周期长,员工知识吸收转化慢,且培训后员工可能离职,导致企业培训成本难以得到有效回报。
成本方面
设备投入大:绿化养护需要多种设备,如修剪机、洒水车等,设备购买和维护成本高,且部分设备无行业标准,价格不一、故障率高、寿命有限。
物料采购复杂:绿化养护所需物料种类繁多,不同作业内容需求不同,物料价格差距大,采购时需考虑质量、价格、供应商信誉等因素,采购不当会影响效率、质量和成本。
人工成本居高:在绿化养护业务中,人工费约占总成本的 50%-70%,虽然部分工具提升了单项作业效率,但对整体人工成本影响不大。
项目管理方面
季节性强:绿化养护作业依季节和植物变化开展,易受天气变化、人员短缺等不可预见因素影响,导致工期延误、养护质量不稳定或植物死亡。
质量要求高:不仅要保证植物保存率和生长状态,还要注重景观效果,企业需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质量控制,但实际操作中质量问题仍时有发生。
市场竞争方面
价格竞争激烈:行业准入门槛低,众多企业为争夺客户大打价格战,压缩了利润空间,部分企业为降成本还会降低服务质量。
客户需求多样化:不同客户对绿化养护的需求不同,企业需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来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这对很多企业是巨大挑战。
绿化工程减少的原因
经济与政策因素
经济增速放缓:政府和企业对园林绿化的投资减少,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项目的推进速度与规模。
房地产市场调整:新建住宅区及商业综合体等大型项目数量减少,作为绿化工程重要需求来源的房地产相关绿化项目随之减少,进一步压缩了园林绿化的需求空间。
政策导向转变:国家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不再单纯追求大规模的绿化建设数量,而是强调现有绿化的质量提升和可持续性,以及生态修复等更具针对性的工作。
行业自身因素
资质与项目模式问题:施工资质的取消以及 PPP 项目的风险,导致很多施工单位面临回款难等问题,影响了绿化工程的开展。
行业产能过剩:前些年园林绿化行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企业和资本进入,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当市场需求减少时,竞争更加激烈,许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