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发生特点与防治用药技术

超级园林修艺师 2025-03-16 15:58:39

白粉虱,别看它体型微小,体长仅 1 - 2 毫米,却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难题,是全球农业领域重点防控的害虫之一。

一、发生特点

白粉虱繁殖能力超强,在适宜条件下,雌虫一生可产卵数百粒,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呈不规则排列,这为早期监测增加了难度。从卵孵化到成虫羽化,仅需 18 - 30 天,且世代重叠严重,田间常可见各个虫态并存,防治时难以一网打尽。它们喜温暖湿润环境,25 - 30℃为繁殖、活动的黄金温度区间,所以春末至秋初是高发季,不过随着温室大棚普及,冬季也能在设施内兴风作浪,为害蔬菜作物、绿化植物、花卉等。成虫具趋黄、趋嫩特性,常聚集在新梢、嫩叶背后吸食汁液,致使叶片褪绿变黄、萎蔫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其分泌的蜜露会诱发煤污病,堵塞叶片气孔,进一步削弱植株长势。

二、防治用药技术

化学防治是关键手段之一。在白粉虱初发时,可选用 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其内吸传导性强,能让药剂遍布植株各部位,按 3000 - 4000 倍液稀释喷雾,可毒杀成虫、若虫;吡虫啉也较为常用,10% 乳油以 1500 - 2000 倍液喷施,能迅速麻痹白粉虱神经,使其停止取食死亡。但长期单一用药易引发抗性,需轮换药剂,如螺虫乙酯,22.4% 悬浮剂稀释 4000 - 5000 倍,作用机理独特,干扰白粉虱脂肪合成,持效期长达 20 - 30 天。

生物防治大有可为。释放丽蚜小蜂是 “绿色妙方”,按每株 10 - 15 头的量,隔 7 - 10 天放蜂一次,连续 3 - 4 次,小蜂寄生白粉虱若虫,抑制种群繁衍。喷施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制剂,在高湿环境下,孢子附着虫体萌发,穿透体壁致白粉虱染病身亡。

农业防治筑牢根基。及时清理田园残株落叶,铲除杂草,破坏白粉虱越冬、越夏场所;合理密植、整枝打杈,增强通风透光,恶化其生存环境,让白粉虱无处遁形,全方位守护农作物健康生长。

0 阅读:9
超级园林修艺师

超级园林修艺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