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如何知道行道?如何知德行德?
道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德是一切生命的本质。道生之,德畜之。道生养万物,德畜养生命。
道隐身于万物之中,万物无不遵道而行。得道则昌,失道则亡。
德蕴含于一切生命之中,德被苍生。有德则荣,失德则枯。
在人类社会之中,怎么样做才算是知德行德,才算是有德呢?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便是论述了圣德之道。以雌雄之道、黑白之道、荣辱之道,可使德行天下。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这是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原文。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什么是常?什么是常德?
常,是平常、寻常、常态。天道常。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即为常。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道、常名、常德都是类似的名词。
所以道有常道,德有常德,事有常态。天道就是常道。常,就是全面。全面,就是道的最基本特性。道德仁义礼智信,无论哪一种理论,只要失去常、失去全面思想,都将变成假道德、假仁义。
什么是德?德就是一切生命的生存之道。德之外延远远小于道,所以老子才会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道是万物的内核,德是生命的内核,仁是人类的内核。
道,相当于天道;德,相当于地道;仁,相当于人道。所以天道常,也是常道也是道;地道容,也是共生共荣,也是德;人道公,也是仁也是义。人间有道,道与万物相连,万物各有其道;人间有德,德与天下相连,天下失德则枯辱;人间有仁义,仁义与众生相连,众生失仁丢义则一盘散沙、贻害无穷。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雌雄之道,就是刚柔之道。天下之事,不过是一阴一阳,一刚一柔,一雄一雌,有时候应该柔和,有时候应该刚强。
在天下不过就是能文能武。因此自己要明白什么时候应该刚强,然后始终坚守柔和、柔韧、慈悲的态度,就像天下的小溪水一样,涓涓细流、默默滋养万物。
如果能像小溪水一样滋润万物,其在天下也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对任何人都不会有伤害,这就是常德。
常德,就是大德,就是圣德。常德不离,就是自身始终不脱离圣德之道。柔弱胜刚强。“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天下总会有是非黑白、是非对错。
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光明美好、什么是黑暗丑恶。要知道怎么走向光明美好,然后守卫住跌落黑暗的大门。
以黑白之道守卫天下,圣德之道在天下,就不会倾覆、不会出差错,天下就可运于掌中,无有差错、无有遗漏。天下就会像无极大道一样,浑然如一,生生不息。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天下有荣有辱、有枯有荣,要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辱,然后守护住枯辱之人,甘当下流,处其下,海纳百川。
处其下,平天下之垢,广纳百川,圣德之道在天下间,就会始终充足不缺。天下就会像小草一样坚韧不拔、生命昂扬、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朴草的精神发散成长,就会成长为运载天下的器皿,圣人用它,可以引领天下。所以有道之制,不会分割、伤害天下。这就是德行天下之道,也叫圣德之道。
以雌雄、刚柔之道,使天下常德不离;
以黑白之道,使天下常德不忒;
以荣辱之道,使天下常德充足。
圣人之治,不分割天下、不伤害天下。像溪水一样滋养天下,守卫黑暗,守护枯辱、守护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