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及下辖的几个县,改回古称,会不会提高旅游经济和知名度

熙来攘去世界 2025-04-11 03:59:12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历史悠久,其及下辖县区有诸多古称,以下是详细介绍: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双河:唐朝时期,显庆三年(658年),唐朝击灭阿史那贺鲁势力,在博尔塔拉设双河都督府。当时,博尔塔拉河流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两条主要河流贯穿,故而得名“双河”。这一时期,博尔塔拉成为唐朝在西域地区重要的军事和行政管辖区域,通过设立都督府,加强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唐朝在此地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制度,使得当地的游牧部落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保障了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安全与畅通,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繁荣。

• 博落脱尔:元代,“博尔塔拉”以“博落脱尔”的称谓出现在《元史》中。在蒙古帝国时期,博尔塔拉是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领地。窝阔台汗国在此地建立了统治秩序,蒙古的游牧文化和军事制度对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元代实行中书省制度,博尔塔拉隶属阿力麻里行中书省管辖。当时,博尔塔拉作为连接中亚和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商业活动频繁,不同民族和文化在这里交融,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

博乐市

• 孛罗:契丹人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王朝后,葛逻禄在今天的博乐市西南建立孛罗城(部分史藉中称作“不刺”“普剌”等)。西辽时期,汉族随契丹人西迁进入博尔塔拉,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民族融合。孛罗城作为当时西域的重要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城市建设和商业贸易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宋元时期,达勒特古城(即孛罗城)成为喀喇汗王朝、西辽、察合台汗国时段的西域重镇,见证了多个王朝的兴衰更迭。古城分内城、外城和城外遗址三部分,建筑规模较大、形制复杂,防卫周密,城内发现有房址、浴场、窑址等,出土了陶瓷、钱币、金饰等众多文物,反映了当时发达的手工业与繁华的贸易交流。

精河县

• 晶河: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晶河(今精河)筑新城,改典史为粮员,隶乌鲁木齐都统管辖。“晶河”这一名称可能与当地河流的水质清澈、晶莹剔透有关。精河在历史上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清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后,在精河流域以东0.5公里处建“安阜城”,以加强对当地的统治和防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逐渐增加,商业活动也日益繁荣。光绪十四年(1888年),精河厅改设抚民直隶厅,隶镇迪道,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地方行政中的地位。

温泉县

温泉县在历史上曾有“博格达尔”的称呼,蒙古语意为“神山的背后”。这里因多温泉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喜爱的驻牧之地。温泉县境内有阿敦乔鲁遗址、乌图布拉格土墩墓、赛里木湖古墓群、本布图岩画群遗址等众多历史遗迹。这些遗迹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例如,阿敦乔鲁遗址的考古发掘,为研究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游牧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博尔塔拉及其下辖县区的古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见证了众多民族的迁徙、融合以及不同王朝的统治与变迁,是研究中国边疆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宝库。

0 阅读:0
熙来攘去世界

熙来攘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