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六岁能诗,九岁写书,十七岁进士及第,成为大唐最年轻的朝廷命官。世人都认为他是大唐奇才,天赋异禀,才能写下名传千古的《滕王阁序》,殊不知他在无人看见的背后夜以继日的苦读,更没料到这篇“千古第一骈文”竟成为他人生的绝唱……
25岁那年,王勃写下《滕王阁序》,然而一年后他便陨落于海中。世人皆说他的人生是一场悲剧,却不知他心底有多悲伤。
1.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身上最耀眼的标签,就是“天才少年”。然而,他这类天才和7岁写下《咏鹅》的神童骆宾王不同,因为他的天才全凭日复一日的苦读,是通过熟读诗书换来的。
当李白还在河边看老奶奶磨针的时候,王勃就已经能熟练地写下长篇作文。12岁那年,王勃对自己爸爸说,爸,我觉得我们教材太简单了,没意思。
15岁那年,王勃就已经步入长安求取功名。他后来还给宰相写信,建议用文教代替武力征服,重视农桑,改革人才选拔制度。
明明还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年,却有着如此成熟的态度和思想。如此人才,当然会赢得皇帝的赏识和宠爱。
17岁时,王勃就成为武则天儿子沛王的侍读,妥妥的前途无量爽文男主一枚。
然而王勃才华出众,却也有缺点,而且这个缺点有时候将给他致命一击。
王勃因为性格直率冲动的性格,很容易得罪人。20岁那年,他写下一篇《檄英王鸡文》,原本是想为沛王和英王李显的玩斗鸡助兴,没想到这一敏感文体引起了唐高宗李治心情不适。
王勃被赶出沛王府。等到再回仕途,他已经从济世之才沦为府邸小吏,因无处施展才华,只能终日借酒消愁。
就在他意志消沉之时,他又犯错了。
一个与王勃关系很好的官奴犯了死罪,想找个地方避祸,王勃于是收留了他。但风声一紧,王勃怕被举报,竟然将这个官奴给杀了。
事情查明后,王勃按律当斩,恰逢朝廷大赦,这才躲过一死。可是他的老爸却因此收到株连,被贬到万里之外的越南。王勃为人至孝,心中一直对老爸充满了愧疚。
675年,王勃出狱后便准备去看望老爸,在南昌正巧遇到了阎都督在滕王阁举办派对。原本阎都督是准备让自己的女婿在众人面前表现一下,写个序文庆祝滕王阁重修完成,顺便让女婿一举成名。
没想到的是,王勃这个凑热闹的小伙子,竟在此迎来了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他接过纸笔当场挥毫,便有了那首震铄古今的千古第一骈文。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一篇名传千古的《滕王阁序》,让王勃的名字,永载史册。然而鲜有人知,他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即兴创作,仍能保持出众的才华。而这竟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光芒绽放。
他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还让家族蒙羞,他在文中写“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而他孤独无力之时却连一个发泄的出口都没有。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即使经历了那么多不堪,甚至差点被处死,但他仍能写出如此充满希望的句子,这该需要一颗多么强大的内心!
诗词传到长安后,唐高宗赞不绝口,称此诗是千古绝唱。唐高宗甚至有点懊恼自己当年为何将王勃逐出长安,于是马上下旨召他回朝。
可惜的是,在那个夏天,南海风急浪高,天才少年王勃在归途中不幸溺水,英年早逝。
此时,正是王勃写完《滕王阁序》一年后,诗人准备重返京城,继续发光发热,可惜的是,一场突如意来的风暴,将他永远带离了这个世界。
王勃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也让我们看到了满腹才华却不得重用背后的哀愁和心酸。
年少时,我们也许会沉醉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画面,却未曾了解过其中深意;年岁渐长后,心中涌动的便是“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深刻体悟。
很多人都喜欢那句“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但现实中的人,更容易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这一句深深共情。也许初读不知书中意,但再读却已是书中人……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重重,难以越过,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们,有谁会为他们感到悲伤?人生无常,我们皆是生命的过客,世人都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相遇,然后又各自离去。
可曾记得王勃那句最著名的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年少时他一帆风顺,拥有普通人无法企及的瑰丽人生。而当他乘舟远去,远离故土和故人,仍满怀雄心壮志,意气风发。
所以你我都不必为他短暂的人生感到惋惜。毕竟,斯人已逝,作品不朽。他的《滕王阁序》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给后人的寄语,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人生,逆境中读,一定能给予你力量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