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八分饱”是错的?医生告诫:55岁之后,吃饭尽量做到这5点   69岁的王叔

纵横知识 2025-10-31 11:32:23

“吃饭八分饱”是错的?医生告诫:55岁之后,吃饭尽量做到这5点   69岁的王叔最近在菜市场突然眼前一黑摔了跤,检查后发现血红蛋白仅80g/L,远低于正常值,还伴有电解质紊乱。原来他听了“吃得越饱寿命越短”的说法,不仅每餐只吃七分饱,还把三餐减成两餐,晚餐只喝水。医生无奈叹息:“这不是养生,是透支生命!”   不少中老年人都像王叔这样,对“吃饭八分饱”存在误解。这个源自日本长寿秘诀的概念,本意是在营养均衡前提下控制热量,但55岁后身体机能变了,盲目照搬就容易出问题。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老年人群需注重蛋白质、钙等营养素充足摄入,过度节食会导致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   《营养与饮食学会杂志》的研究更给极端节食者敲了警钟:每天只吃一餐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83%;不吃早餐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0%。身体就像台老机器,突然断油断电可不行。   那55岁后该怎么吃?首先要做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肠胃蠕动变慢了,每餐吃七八分饱,饿了就加个鸡蛋或水果。细嚼慢咽不仅减轻胃肠负担,还能让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信号,避免吃撑。   主食别只盯着白米饭,多试试“跨界主食”。把一半白米换成燕麦、藜麦,土豆、山药也能当主食吃。这些粗粮和淀粉蔬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帮着调节血糖,还能让肠道动起来。   优质蛋白可不能少。有些老人查出三高就不敢吃肉,结果身体“拆东墙补西墙”,用肌肉来供能。每天吃巴掌大一块瘦肉,或者鱼虾、鸡蛋,才能预防肌少症,保持免疫力。国家卫健委监测显示,60岁以上人群近半数蛋白质摄入不足,这点得特别注意。   豆类和坚果是好帮手。每天吃一把豆子或豆制品,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坚果每天一小把就行,它们含的优质脂肪对调节血脂有好处,但多吃就容易热量超标。   最后记住烹饪方式要清淡。水煮、蒸炖比油炸煎烤更适合老化的肠胃,少放盐糖油,不仅能尝到食物本味,还能减少慢性病风险。55岁后吃饭的核心不是纠结“几分饱”,而是“吃好、吃够、吃对”,让身体舒舒服服才是真养生。

1 阅读:727

猜你喜欢

纵横知识

纵横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