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会儿,真的是英雄一大堆。说到文的,诸葛孔明那可是治国安邦的高手;说到武的,关羽大哥威名远扬,震动了整个华夏。回到西汉刚开始那会儿,也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文的方面,张良那小子,坐在帐篷里就能把千里之外的战局搞定;武的呢,韩信带兵,越多越好,简直就是战场上的神仙。
如果把韩信扔到三国那会儿,他会是个啥级别的牛人呢?能不能像当初帮刘邦从四川起兵打下整个天下那样,也给刘备助力,一统那纷乱的三国呢?
【兵仙韩信】
韩信到底有多神奇?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成语制造机,跟他有关的成语竟然有30个之多!特别是讲他带兵打仗的,差不多得有十个。说到出名的,那就是“悄悄绕过陈仓”、“背水拼死一战”、“布下十面埋伏”还有“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
秦朝垮台以后,天下局势大变,项羽靠着他的勇猛和威力,让各路诸侯都感到震撼,所以不少诸侯都站到了项羽那边。
刘邦想避开项羽的锐气,就主动要求把巴蜀那块地儿封给自己,然后还把栈道都给烧了,以此向项羽表明自己没啥威胁。
四川盆地这地方,历来就是个难进难出的地界,好处是别人不容易打进来,但自己想出去也挺费劲。刘邦当初烧了那栈道,确实让项羽放松了警惕,这也给他自己争取到了不少喘息的时间,好慢慢积蓄力量。
不过,要是想在中原争个高下,那就得从汉中一路往东打过去。歇了一阵子后,刘邦就让韩信当了大将军,带着全军出击,楚汉相争的大戏就这么正式开场了。
韩信没让大家失望,他一边忙着修缮栈道,让守陈仓的楚军摸不着头脑,另一边悄悄派精兵抄小路绕到陈仓背后,跟刘邦的大部队一起,两面夹击,一下子就把陈仓给攻下来了。
这次兵力悬殊的战斗,让汉军成功突破了四川平原的局限,找到了一条宽广的道路。它为汉朝的创立铺平了道路,并且流传下来一个有名的说法,叫做“表面上修栈道,实际上偷过陈仓”。
井陉之战那会儿,韩信手头只有三万士兵,可对面的楚赵联军加起来足足有二十万。看着敌人的人数是自家的好几倍,韩信心生一计,他带着队伍走到了河边,直接跟士兵们明说,要么在这儿豁出去干一场,要么就等着被河水淹死或者被敌军杀掉。
这场仗,汉军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勇猛和强烈的活命念头,硬是把敌人的猛攻给顶了回去。而且,韩信这个军事高手,眼瞅着敌人有点撑不住了,立马就让一队轻骑兵悄悄绕到后面,把敌人的老窝给端了。
赵军被打退后,打算回营地休整一下。可一到营地,他们傻眼了,营地里到处都是汉军的旗子。赵军吓得要命,以为汉军的援军从后面包抄过来了。这下子,他们啥都顾不上了,扔下武器盔甲,拼命地逃跑。
这次打仗,韩信再次用少数兵力打败了敌军,他不仅因此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还在战斗打得难解难分时,抽出部分兵力偷偷绕到敌人后方,来了个突然袭击,又让人们记住了“换旗夺营”的故事。
这两仗是冷兵器时代里,用少量兵力打败大量敌人的经典战例,给后来的军事家们留下了宝贵的借鉴。
说到“十面埋伏”这战术,就是讲韩信厉害得很,他先把魏王、赵王、燕王、齐王都给抓住了。然后,他带着汉军,就像砍掉项羽的左右手一样,削弱了项羽的力量。韩信把三十万汉军分成好多小队,四面八方地把项羽给围了起来,最后就把项羽困在了垓下那个地方。
那时候,韩信让楚国的士兵大声唱起楚地的民歌,这让项羽的军队心里开始不踏实,最后逼得项羽在乌江边上自杀了。这一仗,韩信算是把心理战术用到了历史上,也给后来的人们留下了好多军事上的宝贵想法。
很明显,韩信被后人叫做兵仙,那真的是当之无愧。要是韩信活在三国时期,他会不会有出色的表现呢?
【韩信的水平】
根据前面的内容,咱们可以明白,就像老话说的“打仗没固定套路,水流也没固定形状”,韩信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指挥作战特别灵活。楚汉争霸那会儿,韩信绝对是个军事奇才,带兵打仗的本领,可能还要比项羽稍微强那么一点。
他总能瞅准所有能用上的机会,不是减弱自己的短板,就是加强自己的长处,这样一来,局面就被他扭转成对自己有好处了。你看整个三国时代,名将那是一个接一个地冒,但能带兵打得这么灵活的,还真没几个。
三国那会儿,除了曹操、孙权、刘备这几位大佬,还有三位猛将能独自带兵打仗。先说关羽,那家伙厉害得很,水淹七军,把敌人整得够呛。再说张辽,他更牛,就用五百骑兵,愣是把孙权十万大军给打趴下了。最后提提陆逊,这家伙也不简单,一把火烧了七百里的连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这三位都顺利挤进了后人纪念历代武将的武庙名单,不过呢,他们都在韩信后面排着,这可不是随便排的。说起来,他们排在韩信后面是有道理的。
韩信带领汉军,打的是那种能灭掉一个国家的大战,手下管着好几十万人,还得指挥好几百个将领。反过来看看关羽、张辽、陆逊他们,出名的那几仗,都只是小范围的战斗,规模跟韩信打的那些根本没法比。
说到底,就算是曹操、孙权、刘备这样的大佬,他们也就能带几十万的兵马,哪里能给关羽、张辽、陆逊这些人分个几十万的大军呢,这根本就不现实。
要是韩信活在三国那会儿,他的带兵打仗本事绝对是顶尖的,三国里的那些大将都得听他的指挥,没得商量。
要是韩信真有那么大的本事,他能不能助刘备一臂之力,把三国都给统一了呢?
【蜀汉的实际情况】
刘备团队和刘邦团队的共通点在于,他们都占据了地形险要的巴蜀地区,这点韩信可是心知肚明。但话说回来,毕竟时代不同了,他们所面对的敌人也不一样了。
项羽虽然勇猛无比,但他领导的楚国团队内部却不怎么齐心,氛围也不大好。项羽这个人呢,性格太过高傲,常常听不进手下谋士的好点子。再加上周围的那些诸侯们,一个个都自立门户,各管各的,根本没法拧成一股绳。
看看曹操和孙权这两大势力,他们内部都挺齐心,而且身边谋士、大将一堆,内部没啥利益纠纷,所以对外头敌人应对起来就挺顺手。这样一来,韩信想一下子吃掉他们任何一方都难,只能慢慢啃,一点一点来。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各路诸侯的混战之后,人口数量那是一落千丈。根据一些老数据,西汉刚开始那会儿,人口大概有个1800万左右,可到了三国快结束的时候,人口连800万都不到了。人少了,当兵的自然就少,种地的劳动力也不够用了。
韩信这人,带兵打仗真是一绝,但治国理政却不是他的强项。让他指挥军队冲锋陷阵,那绝对没问题,可要是一边打仗还得一边操心粮草供应,那可真难为他了,根本做不到。
所以,韩信这个擅长速战速决的人,也只能选择一步步削弱敌人的实力,一点点侵占敌人的地盘。那么,这种做法跟诸葛亮六次出兵祁山相比,到底有啥不一样呢?
说白了,魏蜀吴三家分天下的形势里,没啥别的乱子。就像关羽让曹操头疼的时候,孙权就觉得有压力了。他能不顾跟曹操的旧仇,也不在乎跟刘备的约定,直接就对曾经的伙伴关羽下手了。
这种均衡状态很难被打破,一旦有某方势力变得太强,其他两方肯定会联手对抗。就像那时候,如果刘邦从汉中出兵,而后方有人搞破坏,那他想要占领中原,可就难上加难了。
说白了,韩信要是活在三国那会儿,本事肯定盖过好多大将。但话说回来,三国的局势挺棘手,就算刘备肯把军权一股脑儿交给韩信,韩信也不一定就比诸葛亮干得更出色。所以嘛,韩信要是帮刘备,也未必能一统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