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陈毅调往北京,临行特意嘱咐贺子珍一事,贺拒绝:我不够资格

摄影圣典 2025-01-17 15:45:35

1955年,陈毅收到了中央的调任通知。临行之前,他心中始终记挂着一件事,随后他找到贺子珍,仔细叮嘱了她一件事。

然而,贺子珍听后却拒绝道:“我不够资格。”

陈毅究竟对她说了什么?贺子珍又为何会这样说?两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友谊故事?

“我有一个要求”

1947年,在罗荣桓夫妇与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贺子珍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

与她一同回来的,还有女儿李敏以及杨开慧烈士的儿子毛岸青。

此时正值隆冬,冷风随着火车呼啸而过。贺子珍本以为这么冷的天,不会有太多人来接她。

但没想到的是,她刚一下火车,便见到十几位老战友站在风口处正等着她。

贺子珍顿时泪如雨下,大家见到她后也随即围了上来,对她嘘寒问暖,一时间,众人仿佛又回到了革命的年代……

在去往宾馆的路上,贺子珍问起了毛主席的近况,得知他现在非常安全后,她随即放下了心。

之后,她又问起了毛岸英的情况。

在苏联时,贺子珍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李敏、毛岸英以及毛岸青,一个人将三个孩子拉扯长大。

她早已将两个孩子视为亲生骨肉。两年前,毛岸英提前回国,贺子珍心中一直挂念着,每天担心他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

众人见她如此惦记岸英,心中也是五味杂陈,随即便安慰她道:“放心吧,他现在过得很好,有主席亲自教导着,他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贺子珍听后松了口气道:“那就好,那就好……”

之后,在组织的安排下,贺子珍带着孩子暂时住在了东北。平日里,老战友们经常去看望她,给她带些日常用品或物资。

但贺子珍一律拒绝了,她想着现在仗还没打完,组织不该分出精力照顾自己,她自己有手有脚,能养活自己和孩子。

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依旧像在苏联时一样,靠着浆洗衣物补贴家用。

有一天,中央突然派了人过来,表示主席非常想念女儿和儿子,想接他们去北平。

贺子珍虽然舍不得孩子,但她也理解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的苦心,于是她立即为两个孩子收拾了衣物,将他们送走了。

孩子都离开后,贺子珍顿时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贺怡来看望姐姐时,察觉到了她心里的苦闷,随即便建议她,不如一起去北平看一看孩子。

此时北方已经安定下来,经过深思熟虑后,贺子珍和妹妹一起坐上了前往北平的火车。

毛主席收到消息后,虽然心中非常期待见到她们,但他知道现在这种情况还不适合见面,于是便派了方志纯过去,让两姐妹先暂时不要入京。

贺子珍收到消息后虽然有些失落,但她也非常理解主席的工作。

北平去不成,她也不想一个人回东北,于是方志纯便建议她前往上海,有很多老战友在那里,她去还能热闹一点。

就这样,一行人来到上海。陈毅当时正任市长,他收到消息后,立即带着人到车站迎接。

他与贺子珍是多年未见的老战友,如今能一起见证革命的胜利,在上海重聚首,两人心中都是一番感慨。

贺子珍握着他的手道:“老领导,终于见到你了,我一直想念您啊!”

陈毅眼眶微微湿润:“是啊,自从井冈山一别,我们快二十年没见了……”

随后,他又嘱咐贺子珍,有什么需求尽管提,组织一定尽量满足她。

贺子珍却道:“我个人是没什么需求的,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组织能给我安排一份工作,虽然我能力不高,但还是想给国家做点贡献。”

陈毅有些犹豫,贺子珍现在身体不好,他本想着让她好好疗养,工作的事先放一放。

但见她言辞恳切,态度坚决,陈老总只好答应了。

之后,在他的安排下,贺子珍来到上海虹口区,担任组织部部长。

工作内容不多,但贺子珍却干得非常认真,每天过得都非常充实。

陈毅在闲暇之余,也会带着妻子张茜来看望她,有时宋时轮、郭化若一家也会过来。

大家过年的时候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吃着吃着就会聊起当年干革命的时候……

深厚的革命友谊

陈毅与贺子珍是在井冈山上认识的。

当时朱毛红军刚刚会师,陈毅已经是师长了,而贺子珍则是井冈山前敌委员会秘书,每天跟着主席身边工作。

有一天,毛主席将陈毅拉到贺子珍面前,介绍两人认识:“这就是我经常和你提起的,那个会写诗的师长。”

贺子珍握着他的手道:“久仰大名,看过你的诗,还以为你是个文弱书生呢!”

陈毅笑着说:“你们妇女还能顶半边天,我们这些‘书生’怎么也能顶起另外一半了吧!”

说罢,几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彼时的贺子珍刚刚十八岁,被人称为“井冈山的一枝花”,长相清秀却性情飒爽,工作起来也非常尽职尽责。陈毅经常戏称她为“红军中的花木兰”。

与毛主席结婚后,贺子珍对待工作的态度更加认真起来,甚至有时候会通宵学习。

久而久之,她的身体就被拖垮了,毛主席忙于工作,托陈毅夫妇去看望她。

见她一脸憔悴,还拿着文件看,陈毅不禁劝道:“工作再忙你也要保重好身体啊,身体垮了,还怎么革命?”

贺子珍笑道:“谁叫我的丈夫是要做大事的人呢,我也不能给他拖后腿啊!”

其实陈毅很理解她的心情,她本就要强,作为毛主席的妻子,她更是将丈夫的责任移到了自己身上,所以才会这么拼命学习、工作。

在之后的日子里,陈毅夫妇便经常在工作上给予她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友情也越来越深厚。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陈毅本来是想跟着部队走的,但他身负重伤,只能留下来与敌人继续战斗。

贺子珍临走时特意来看望他,嘱咐他照顾好身体,并将身上的钱和物资都留给了他。

陈毅本不想要,贺子珍却坚持道:“我跟着部队走,用不到这些,你们以后要打游击,用得着!”

陈毅只好收下。然而,他们没想到,这一别竟是十五年。

1937年,陈毅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延安后,才知道贺子珍已经离开了。

她在长征路上因为救助伤员被敌人的炮弹打中,受了重伤,不得已去苏联疗养了。

陈毅十分担心老战友,总是会问从苏联回来的同志,关于贺子珍的消息。

得知她身体大好后,他也渐渐放下心来。

后来,他们在上海重逢后,依旧像家人一样给予彼此关照。可以说,那段日子是贺子珍近十年来最开心的时光。

1955年,陈老总收到中央的通知:前往北京任职。

离开之前,他找到贺子珍,嘱咐她到溧阳路一栋小别墅住下,那里曾是他胞兄的住所,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养病。

但贺子珍却拒绝了:“我没给国家做过什么贡献,没有资格住这么好的房子。”

陈毅却道:“你是老红军,为国家付出了很多,人民都记着呢。”

在他的劝说下,贺子珍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陈毅离开后,两人也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默默关心着彼此。他们虽然很难再见面,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从未消弭。

0 阅读:1
摄影圣典

摄影圣典

读懂摄影,老照片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