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来,多省市统计局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工作即将开始”通知,引发广泛关注。此调查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统计改革的重要部署,将对相关省市辖区所有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摸底。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稳定、薪资稳定,常被称为“铁饭碗”。然而,时代发展带来工资状况的变化,出现不均衡、不透明、不公平等现象,个别地方还存在“小金库”“猫腻加班费”等等问题,加剧了待遇不平衡,特别是基层人员工作繁重但工资待遇吸引力仍然不足。
此次调查意义重大,不仅要查清工资结构、杜绝违规“暗补”,还要查明灰色收入、吃空饷等情况并予以纠正,同时关注基层岗位工资偏低的现状。统计调查对象需依法如实提供资料,这一基础性工作查准查实,方能为后续制定合理薪酬政策、调整优化工资结构提供依据,减少不正当收入和灰色地带,防止腐败滋生,促进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我们也期待此次“地毯式摸底”取得实效,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车改待遇更加公平、透明、合理。

工资统计调查摸底:让“铁饭碗”更透明更公正
作者 高山
近日,多省市统计局纷纷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工作即将开始”的通知,这一举措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小石子,激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此项调查,旨在全面摸底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等情况,其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不仅仅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统计改革工作的重要部署,更是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的一次深入清查。
一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因其工作和薪资的稳定性,备受职场青睐,被视为“铁饭碗”。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改革探索不断涌现,新机构纷纷成立,用人方式也是日益多元化,工资状况也是变得愈加复杂多样化。
近年来,从个别地方个别部门工资曝光的情况来看,不均衡、不透明乃至不公平的现象确实存在。但这种状况若不加以调整和改革,不仅可能引发其他社会成员的不满,也会容易在机关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对立情绪。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基层人员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例如教师,他们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还要进行课下家访;民警需要从案件排查到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负责;乡镇社区工作人员则要从民生保障到政策落实,与老百姓进行大量的沟通交流。他们的工作事务繁杂、头绪万千,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工作。但与机关人员相比较之下,基层的工资待遇吸引力往往并不是很突出。
此外,一些地方的部分部门仍然存在“小金库”、加班费“猫腻”以及其他暗地里流动的利益等问题,这无疑加剧了不同地区、岗位间待遇的不平衡。因此,此次统计调查摸底承载着民众的殷切期望。
首先,要查清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结构与比例,要明确名义工资、补贴、津贴、车补的具体情况,杜绝违规“暗补”。只有将这些数据一五一十地调查清楚,才能真正了解工资的构成和实际情况。对于那些灰色收入、吃空饷以及事业单位身份却按企业标准领取高薪等不合理做法,也应当有个清晰的账目,并依法进行纠正。
同时,基层岗位工资仍然偏低的现状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车改补贴,这不仅是基层人员表达自身诉求的机会,更是实现公平分配、提高基层工作积极性的关键。
通过统计调查,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提供依据,有助于提升基层岗位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投身于基层工作。
统计调查摸底只是第一步,也是基础性的一步。只有确保这一步查准、查实,才能为后续的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对象必须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这就需要各机关事业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如实填报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我们也期待这场涉及广大机关事业单位的“地毯式摸底”,能够为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调整和优化工资结构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公开透明的工资数据,让资源分配更加公平与合理,减少不正当的收入来源和灰色地带,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同时,我们也希望借此能够提升基层人员的待遇,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激发整个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的活力与创造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在未来,我们应持续关注统计调查的结果和后续的政策调整,确保这一工作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目的,让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更加公平、合理、透明,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这样的“铁饭碗”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公正、透明的光彩,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编辑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