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关于写诗的几点思考

小雅的秘密花园 2023-08-23 16:49:32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创作关于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的一本著作。

里面对于诗歌的灵感、立意、谋篇炼句,诗人的品德、读书和历练等都有论述,是喜欢诗歌的人不可不得的一本著作。这里截取了里面的几段做品鉴。

1.诗之用典

“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称韩文杜诗,无一字没来历。不知此二人之所以杜绝千古者,转妙在没来历。”

宋代人写诗的时候喜欢引经据典,他们认为韩愈的文章、杜甫的诗歌,没有一个字没有来历。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韩愈和杜甫文章冠绝古今,妙在没来历。

袁枚对在写诗时喜欢引经据典这一做法是不甚赞同的。

2.身份与心胸“

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毕秋帆中丞家漪香夫人,有《青门柳枝词》云:“留得六宫眉黛好,高楼付与晓妆人。”是闺阁语。中丞和云:“莫向离亭争折取,浓阴留覆往来人。”是大臣语。严冬友侍读和云;“五里东风三里雪,一齐排着等离人。”是词客语。”

作诗的人,身份不同,想法不同,作出来的诗意境就各不相同。同样是离别诗,女子写的是“留下画眉的好颜料,在高楼上交给晨起梳妆的人”、大臣写的是“不要在离亭上竞相折柳,把浓郁的阴凉留给往来的过客。”、词客写的是“在五里东风三里雪中,一齐等待着告别即将要离开的人。”

女子写出了对意中人的情意缱绻,大臣道出了对民众的关心,词客写出了离别的伤感。所以袁枚说,身份与心胸不同,写出的诗歌意境就各有千秋。

3.自来与立构

“萧子显自称:‘凡有著作,特寡思功;须其自来,不以力构。’此即陆放翁所谓‘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也。薛道衡登吟榻构思,闻人声则怒;陈后山作诗,家人为之逐去猫犬,婴儿都寄别家:此即少陵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也。二者不可偏废:盖诗有从天籁来者,有从人巧得者,不可执一以求。”

南朝史学家萧子显说,他写作,从来不会费心思去构思,而是等灵感自己找上门来,这和陆游所说的“文章天成,妙手得之”是一样的道理。但是薛道衡在床上构思写作的时候,听到别人发出声音就生气。陈后山写诗的时候,家里人会把猫狗、小孩送到别人家,就怕打扰到他写诗,这和杜甫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写诗的灵感有的是自然产生的,有的人是巧妙构思中得来的,两种方法都可取。

4.写景与言情

“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然亦各人性之所近:杜甫长于言情,太白不能也;永叔长于言情,子瞻不能也。王介甫、曾子固偶作小歌词,读者笑倒,亦天性少情之故。”

袁枚认为诗歌创作中,写景诗较为容易,言情诗较为难。

因为外在的景物眼睛看到,细心观察后便能写出;而情是在心中,只有心中有一股缠绵悱恻的情愫,才能写出哀伤婉约的诗歌。这和诗人的性情也有关系。例如杜甫和欧阳修就擅长言情,李白和苏东坡这方面就差点;王安石和曾巩有时候写言情词曲,就被读者笑话,因为他们天生就少了悱恻情感。

5.一字显境界

“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郑古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诗改一个字,诗的境界就大相径庭。

齐已在他的《早梅》诗中写到,“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郑古觉得这一句没有突出早梅,把“几”字改成了“一”,一枝寒梅遥自开,确实才是早梅该有的姿态。这个论断也就是后人所说的“一字之师”了。诗歌是语言凝练的精华,由此可见一斑。

文中引文片段出自袁枚的《随园诗话》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