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前不久写了一篇罗马跟尿液的不解之缘,里面简单讲述了在罗马时期的人民在生活是如何利用尿液的,包括但不限于洗衣服、漱口等多种神奇的用途,而后发现有不少吃瓜群众还是对罗马文明感兴趣的,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的诞生。
如果有读者对罗马文明历史有研究的话,你应该会在《罗马帝国的衰亡史》里看到作者提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观点:铅中毒是导致罗马帝国衰亡的一大罪魁祸首。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笔者需要先普及一个知识点:铅是有毒的,它全身上下都是毒!在铅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如果泄露了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人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至死亡;而现代医学中早已明确的证明了铅中毒将会导致智力衰减、生育能力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贫血或痛风等,长期的铅中毒还会大大的减寿。
以铅为原料的罗马输水管
好了,在普及完铅元素的危害性后,接下来笔者就要简单聊聊铅和罗马帝国的不解之缘,以及为何会有一大批吃瓜群众会认为铅应该为罗马帝国的衰亡负责。
1,罗马与铅关于人类最早将铅用于实际应用中,应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时期,当时的腓尼基人在先西班牙附近发现了大量的铅矿,而得益于其可塑性以及廉价性,铅很快就在建筑业以及手工业快速推广了开来……直到人们的餐桌上开始出现铅制品,这才开始出现大问题。
最早出现铅中毒的笔记是出现在希波克拉底的记载中,他发现铅矿场的矿工普遍出现了贫血的现象,不过当时的医学没有贫血这个概念,是现代学者通过其症状描述将其诊断为贫血。
从这里开始,古代罗马人乃至后世的欧洲人开始了在铅制品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好了言归正传说回罗马和铅的不解之缘,铅制品在罗马帝国的生活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大至城市的公共设施如水管或建筑,小至生活上常用的杯子以及餐盘,这些罗马人每天生活所必须要接触的用品大多数都含有超量的铅,并且贵族摄入的铅往往是平民的几倍至十倍。
进行聚餐的罗马贵族
关于这个观点,198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曾有学者计算过罗马人体内摄入的铅含量:贵族为250微克,平民为35微克,奴隶为15微克。也就是说,罗马人体内的铅含量往往和身份成正比,身份越高越富裕的罗马人,体内含有的铅含量往往会越高。
2,罗马对铅错误的认知在没有现代医学以及元素认知的时代,罗马人对铅的危害几乎是一无所知。贵族体内摄入超过250微克的铅,这将会导致长期的铅中毒,而罗马帝国后期贵族绝后多,并且战斗力弱或许也和长期的铅中毒有关。
而为何贵族摄入的铅含量往往能达到平民的接近十倍呢?这要牵扯到罗马人嗜酒的习惯了。
不管是罗马时期,又或是是欧洲更往后的中世纪时期,想要吃一口甜的都是极其昂贵的。而这又为什么和罗马人嗜酒的习惯扯上关系呢?
这其中涉及到了一个化学原理:罗马帝国时期的葡萄酒大多数都是酸的,而在某个巧合下,有罗马人发现将葡萄酒倒入铅制品的器具煮沸,会得到甜的葡萄酒。这下好了,甜味有了这还是罗马人最爱的葡萄酒,这让贵族如何能招架住。
但这种甜蜜的背后,是藏着剧毒的。本来用铅制品喝水就对身体有害,但当葡萄酒中的醋酸和铅离子结合后,这毒还真不是1+1等于2可以说明白的,你只要明白一点就足够了:罗马贵族喝下的这种“甜味葡萄酒”,是其体内铅含量长期超标的一大因素。
咋在这里就拿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举例子,在韦尔格以苏伟托尼乌斯的文字记载中发现了其长期铅中毒的症状:面色苍白、神经衰弱以及长期通风,这不就是典型的铅中毒嘛。而在苏伟托尼乌斯的文字中曾写道:克劳狄乌斯在年轻时的嗜酒导致了这些症状。
......简言之,他经常说话做事心不在焉,使人觉得他不知道或不明白自己是谁,正在和谁说话
长期喝铅元素超标的葡萄酒,或许是罗马贵族阶层不断衰落的一大诱因,而贵族阶层的堕落,也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之一。
3,铅中毒,到底应不应该为罗马帝国衰亡背锅?其实在整个欧洲大陆,在中世纪晚期前不管是哪个时代的贵族都或多或少有铅元素超标的现象。关于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是铅中毒这点,笔者并不认可这个观点,或许铅中毒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千万种原因之一,但绝对不会是根本原因。
早在公元一世纪起,罗马帝国就有人意识到铅制品对健康的危害性,而罗马不断推进的制陶技术创新以代替铅制品,也有其中的原因。
而许多罗马史爱好者认为铅中毒造成了罗马人口大规模下降的观点,其实并不严谨。罗马的人口大规模降低和布匿战争有关,当然还能扯上罗马的小麦减产等多种因素,和铅中毒有点关系,但这个锅实在太重了,铅中毒实在是背不起啊!
铅中毒没有导致罗马人口大规模下降是有资料记载,而并非笔者张嘴就来的:公元前28年,罗马有四百万左右的人拥有公民权,到了公元前8年则增加了大约二十万罗马公民,而至46年,根据罗马人口普查公民数量超过了六百万人。所以说,铅中毒导致大量罗马人口死亡或降低生殖能力无法繁衍后代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跟脚。
最后总结:铅中毒或许在罗马的某一时期对人口造成了影响,乃至贵族阶层的衰弱也能扯上点关系,但要说背锅就真的太过分了!
4,铅中毒对欧洲后世的影响铅在罗马帝国后期其实早已慢慢淡出了主流舞台,虽然罗马贵族多少有着铅中毒的症状,但比起罗马庞大的人群来说依旧不算太大的问题,但铅中毒在欧洲的遗留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近代早期更加严重。
拿铅在近代最广泛的用途——化妆品为例。
伊丽莎白一世的画像,有点像今天的日本艺妓的妆容
当时许多的欧洲贵族小姐都喜欢在脸上抹上厚厚的威尼斯白粉(其主要成分为铅白),以对外展示自己白瓷般的皮肤,和底层女性区别开来。苍白的脸色加上红唇,成了当时所有贵族的标配,即使贵如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也不能例外。
乃至到了十九世纪,依旧有大量的化妆品拥有超标的铅成分,当时的医学已经稍有起色,对铅的危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爱美的欧洲女性依旧对这些含铅的化妆品爱不释手。并且同时期,欧洲依旧有大量的城市输水系统在用着铅当作原料。
这张复原了伊丽莎白一世的剧照会更加明显看出其脸上的铅粉
有现代学者根据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尸体专门进行过一系列的检测,发现十九世纪的英国人的骨铅含量超过了70ppm,这足以造成铅中毒的一系列症状,或许在中世纪乃至近代的英国贵族一直患有痛风的症状就和铅脱不开干系。
蓬帕杜夫人,也是典型的红唇白脸
而在七年战争间,英国人向西班牙买的葡萄酒就因为含有过量的铅,造成军队中大量的士兵因铅中毒丧失战斗力。
铅中毒,或许不是造成罗马灭亡的直接原因,但其影响力在欧洲的历史上就几乎没有断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