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秋天,我和三名同学一起告别了家乡的田野,踏上了参军入伍的征程。那时候的我叫徐远山,刚从省重点高中毕业,和我一同入伍的还有王建国、李铁生和张明华。我们四个人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学,一起在北方那个小县城里长大。
记得那天村口送别的场景,几十个村民簇拥着我们,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我爸和王建国他爸都是村里的老支书,两个人搂着肩膀,眼里含着泪花。他们那一代人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情感,参军入伍在他们眼中是人生最大的荣耀。
我们四个人被分到了同一个团,但分在了不同的连队。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分离。临别前,我们在团部的大操场上立下誓言:一定要在部队里闯出一番事业来。那时候的我们都怀着改变命运的决心,以为穿上军装就意味着前程似锦。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着意外。我被分配到了侦察连,这让我感到幸运,因为我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身手灵活。李铁生去了通讯连,他高中时就是个电子迷,对无线电设备有着天生的兴趣。王建国被分到了工兵连,张明华则去了炮兵连。
刚开始的新兵训练异常艰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负重越野、擒拿格斗、战术训练,样样都让我们这些年轻的身体吃尽苦头。但我们四个人都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了,没有一个人掉队。每个星期天,我们都会相约在团部的小餐厅见面,分享各自连队的趣事和困难。
李铁生总是兴致勃勃地讲述他如何修好了连队的老旧电台,王建国则会模仿连长说话时的神态把我们逗得前仰后合。张明华性格沉稳,总是默默地听我们说话,偶尔插上一两句。那时的我们,虽然身在军营,却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天真和欢乐。
转折发生在入伍半年后。一次重大演习中,我在侦察任务中发现了"敌军"的秘密指挥所,立下了大功。这让我在连队里崭露头角,很快就被提拔为班长。与此同时,李铁生因为精通无线电技术,被推荐去军区电讯学校深造。
但王建国和张明华的境遇却不太顺利。王建国在一次施工任务中,因为操作失误造成了工程延误,受到了连队处分。张明华则因为性格内向,总是难以融入连队的集体生活,甚至萌生了退伍的念头。
那年冬天,我们又一次在团部小餐厅聚会。饭桌上的气氛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松,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彼此命运开始出现的微妙差异。李铁生即将启程去军区学校,我已经戴上了班长的肩章,而王建国和张明华却显得有些失落。
"远山,你说我们以后会不会真的走上不同的路?"临别时,张明华突然问我。我拍着他的肩膀,故作轻松地说:"怎么会呢?我们可是说好要一起在部队闯出名堂的。"但我心里清楚,我们的人生轨迹已经开始悄然分化。
1979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乱了我们的所有计划。我所在的侦察连接到紧急集合令,准备开赴前线。临行前,我找到了其他三个人。我们四个挤在营房后的小树林里,谁都没说话,只是静静地抽着烟,望着冬日的夕阳。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们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小县城里无忧无虑的高中生了。军营的生活改变了我们,而即将到来的战争,可能会让我们的人生轨迹发生更大的转折。这种预感让我既兴奋又恐惧。
就这样,我们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情,迎来了1979年的春天。谁也没想到,这一年将会成为改变我们四个人命运的重要转折点。那时的我们都还太年轻,还不知道人生的道路会有如此多的可能。
1979年的战争结束后,我和李铁生都立了战功。我在一次侦察任务中,不顾生命危险,成功救出了被困的指导员,荣立二等功。李铁生凭借过硬的电讯技术,在关键时刻架起了与指挥部的通讯线路,获得了三等功。
王建国因为工程技术出色,虽然没能上前线,但在后方修建军事工程中表现突出,也逐渐在连队里站稳了脚跟。只有张明华,在一次演习中因为紧张出现失误,炮弹没能及时送达阵地,这让他的军旅生涯蒙上了一层阴影。
1982年,我们相继转业。我因为有功勋在身,被分配到了省军区后勤部工作。李铁生凭借专业特长,去了军工企业。王建国则选择了自主择业,带着在部队学到的工程技术回到了家乡。张明华默默地回了老家,接手了他爷爷的中药铺。
从那以后,我们四个人的联系渐渐少了。偶尔过年时,会在县城的老饭馆聚一聚。看着彼此的变化,我总觉得恍如隔世。我在机关单位步步高升,最终当上了后勤部的副部长。李铁生在军工企业专注科研,成为了技术骨干,后来还当上了总工程师。
王建国的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承包了几个工程项目,一度富甲一方。但到了2008年,因为一个项目资金链断裂,欠下了一屁股债。好在他性格坚韧,东山再起,现在开了一家工程机械租赁公司,生意做得不错。
最让我们意外的是张明华。这个当年在部队里总是畏畏缩缩的战友,接手老中药铺后,潜心钻研中医,还考取了中医执业资格证。他不求闻达,专心致志地经营着那间小小的药铺,渐渐在当地有了口碑,还培养了两个徒弟。
2018年春节,我们四个人又一次聚在了一起。这次是我专门从省城赶回来,召集大家在老县城聚会。四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已经两鬓斑白,但往事依然清晰如昨。
酒过三巡,我们开始回忆起当年在部队的点点滴滴。李铁生依然健谈,说起他在军工企业研发新装备的故事;王建国谈起他的创业经历,脸上带着几分沧桑;张明华则静静地品着茶,偶尔插上几句,说起他如何用中医治好了一个老病号。
"你们说,如果当年我们都留在部队,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王建国突然问道。我们都沉默了。军营的生活仿佛就在昨天,但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也许命运就是这样,"张明华慢悠悠地说,"就像中医讲究的阴阳五行,有人适合走大路,有人适合走小路。重要的不是路有多宽,而是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心。"
听着这个曾经在部队里最不起眼的战友说出这样的话,我忽然有了新的感悟。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确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我在体制内平稳前进,李铁生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王建国在商海沉浮,张明华在民间济世救人。但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当年在军营里种下的理想。
夜深了,我们互相道别。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的眼前浮现出四十年前,我们在团部大操场上立下誓言时的场景。那时我们以为,人生的道路应该是笔直的、统一的。但现实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价值。
正如张明华说的,重要的不是路有多宽,而是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心。四十年的岁月,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就是最好的选择。
回到省城的车上,我翻开了那张我们四个人在军营时的合影。那上面,是四张意气风发的年轻面孔,每个人都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岁月流转,我们的容颜改变了,但那份在军营里培养出来的赤诚之心,却永远不会改变。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一个关于成长、选择与坚持的故事。在人生的长河里,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支流,但最终都汇入了时代的大海。而那段共同的军旅岁月,永远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章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副师级大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