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历史上那些出身平凡最后却当上皇帝的人,朱元璋绝对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和同样是平民出身的刘邦比起来,朱元璋的起点那可低太多了。人家刘邦好歹还当过亭长,有个小官职,可朱元璋纯粹就是个贫农家的孩子,一路摸爬滚打,历经无数艰辛,才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坐上皇位后的朱元璋,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权力这东西,吸引力实在太大,朱元璋深知其中厉害,对身边的功臣们也多了几分猜忌。那些当年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要么被他清算,要么自然离世,没剩下几个了。就连陪伴他半生的马皇后和寄予厚望的长子朱标相继去世后,朱元璋越发感到孤独,性格也变得更加古怪。
对于皇帝来说,皇位能坐多久那可是最关心的事儿,朱元璋也不例外。而且,别的皇帝还得从民间找得道高僧来问问,朱元璋身边就有个厉害人物——刘伯温。这刘伯温的本事那在当时可是出了名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
传说有一天,朱元璋把刘伯温叫进了宫。两人先聊了聊朝廷上的局势,说完后,朱元璋突然话锋一转,问道:“朕能做几年皇帝?”这问题可太敏感了,回答不好就是欺君之罪,弄不好脑袋都得搬家。可刘伯温不是一般人,他很快就给出了答案:“陛下本应有三十五年皇位,但被偷走了四年,现在只有三十一年。”
朱元璋一听,那叫一个差异,自己这皇位怎么还能被人偷走四年呢?赶紧追问是怎么回事。可刘伯温就算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知道这么确切的事儿啊,只能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当天晚上,朱元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还真就想到了一件事。原来啊,朱元璋年少时家里穷得叮当响,为了生计只能去给地主家干活,能不能吃饱全看地主心情,吃不饱饭那是常有的事。有一回,他实在饿坏了,就想去小河里钓几条鱼充饥。嘿,您猜怎么着?那天他运气爆棚,一下子钓上来三十五条鱼。这可把朱元璋高兴坏了,想着这下能吃好几天了。
结果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同乡陈四。当时大家都吃不饱,陈四看到朱元璋钓了这么多鱼,就起了坏心思,趁着朱元璋不注意,从筐里偷走了四条鱼。朱元璋当时没发现,等回到家才知道少了四条鱼,可陈四早就跑没影了,这事儿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现在朱元璋一琢磨,觉得这里面有蹊跷。平时钓鱼能钓一两条就不错了,那天居然钓了三十五条,这肯定是天意啊!那三十五条鱼说不定就是自己的皇帝运,而偷走四条鱼的陈四,就是让自己少当四年皇帝的罪魁祸首。
朱元璋当了皇帝,找个人还不容易嘛。很快就找到了陈四。陈四得知事情缘由后,吓得不轻,连忙解释说朱元璋是幼龙,幼龙得经历风雨才能成为真龙,那四年就是天意。朱元璋看着衣不蔽体的陈四,心想这老乡也挺不容易的,而且事情都已经这样了,也没必要再为难他,就把陈四放了,还留了些银子给他过日子。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话那是深信不疑的。刘伯温虽说不是最早跟着朱元璋的,但对朱元璋成就帝业起到了很大作用。当初朱元璋去请刘伯温,刘伯温一开始没答应,后来孙炎又去了封信,他才同意加入朱元璋阵营。
刘伯温确实有大才,来到朱元璋阵营后,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朱元璋遇到难事儿,总喜欢把刘伯温叫到身边问问他的看法。就比如说,当时中原几大势力割据,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决定先对陈友谅动手。从那以后,朱元璋遇事都先听听刘伯温的意见,对他十分尊重,还把他比作自己的张良呢!
不过,等朱元璋当了皇帝,情况就不一样了。刘伯温神机妙算,能知天意,这在朱元璋心里就犯嘀咕了。在封建王朝,大家都信鬼神天意,刘伯温也常利用天意影响朱元璋的决定,他本意是想劝朱元璋实行“仁政”,可朱元璋就不这么想了,心里对刘伯温又猜忌又忌惮。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就算之前朱元璋对刘伯温言听计从,刘伯温也为他出了不少好主意,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鸟尽弓藏的命运。刘伯温后来就算开始避其锋芒,对敏感问题闭口不谈,还是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当然,他的死也不完全是朱元璋的原因,和他与胡惟庸之间的政治斗争也脱不了干系。
您说,这历史上的事儿是不是挺有意思?刘伯温到底是真有神机妙算的本事,还是巧合呢?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转变,是因为权力的诱惑,还是另有隐情?大家不妨一起来聊聊!